剩下這區區三萬殘軍,對他們二十多萬東瀛大軍,根本造不成任何的威脅。
“北條將軍,句麗軍雖然對我們已無威脅,但大宋朝肯定不會坐視不管,他們定會派兵干涉,不可不防。”
一位武士大將走了出來,向著北條義龍躬身說道。
“這個本將早有預料。”
北條義龍的神色淡漠,仿佛根本沒放在心上,“那大宋朝皇帝肯定會出兵挽救句麗,但是,他就算出兵也沒有,此戰,我們東瀛必勝,大宋朝必敗。”
“為何?”
不少武士大將都有些疑惑。
大宋朝軍隊,那可也是以驍勇善戰著稱啊。
不容小覷。
北條義龍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這才慢悠悠地說道:“大宋朝的精銳主力,早前都已經出征西域,尚未歸來,所以大宋朝想要騰出手來對付我們,只能用他們本國招募的新兵,此其一也。”
“其二,句麗國地形狹小復雜,大宋朝即便有百萬大軍,也無法全部進入句麗國,只能分批進軍,在同等數量的兵力下,我們東瀛的勇士,何曾懼怕過任何人?”
“若大宋朝敢出兵,本將軍有十足的把握,能讓他們全部葬身在這句麗的土地上,有來無回!”
北條義龍的臉上寫滿了自信。
而大殿中的眾多東瀛大將,也是紛紛頷首。
在他們看來,大宋朝的軍隊之所以能征善戰,主要是靠著人多勢眾。
如果雙方兵力相近的話,大宋軍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
若大宋朝皇帝真敢派兵前來,他們會毫不吝惜地讓對方嘗嘗,他們東瀛武士的厲害!
大宋朝,皇宮。
金鑾殿上。
諸葛亮走出列,拱手道:“啟稟陛下,按照陛下準備設立內閣的吩咐,臣已經擬定了一份內閣大臣的名單,請陛下過目。”
近侍太監走到諸葛亮的身邊,將名單拿了過來,轉交給了龍椅寶座上的趙麟。
趙麟打開名單。
首先看到的,便是楊猛的名字。
接下來是諸葛亮的兩位副手,中書令和參知政事。
然后依次是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刑部尚書等六部尚書。
趙麟看到這個名單,還是比較滿意的。
這些人,都是朝中的重臣,除楊猛之外,都經驗豐富,在能力和資歷方面都沒有太大問題。
至于趙麟原本準備提拔的李慕風,資歷不夠,若是趙麟強行提拔的話,無疑會惹來朝臣們的不滿。
“準奏。”
趙麟微微頷首,“就按這份名單上,進行任命吧。”
見得到陛下的首肯,諸葛亮也是轉身看向了面前的文武百官,朗聲說道:“陛下有旨,今后朝中大小政務,全部呈送內閣,由內閣篩選處理后,再呈交陛下。”
“接下來,進入名單的人,都將成為內閣成員。”
聽得丞相諸葛亮這話,一眾大宋朝的朝臣,皆是不由得心中一緊。
成立內閣,處理朝中大小事務!
這不是丞相的職權嗎?
這意思就是說,要將丞相的職權分攤給內閣的成員?
如此一來,這個內閣,可是未來大宋朝最有實權的部門啊!
能夠進入內閣的,將是真正的國之棟梁!
就連六部尚書,內心都十分緊張。
他們雖然位高權重,但這內閣大臣,可不是按官位高低來進的,關鍵得看陛下是否認可。
若是進不了內閣,哪怕是官位再高,也不過只是個聽命行事的執行者罷了。
而在諸葛亮宣布了第一屆內閣大臣的名單后。
六部尚書方才松了一口氣。
但還沒等他們這口氣松完,諸葛亮的聲音,卻是再度在這金鑾殿中響了起來,“內閣成立后,每五年進行一次重新任命,到時候將根據各位內閣大臣的表現,決定是否繼續留在內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