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宣傳,打的是鋪天蓋地。
除了電視臺上,基本那都有了。
覆蓋面極廣,把互聯網上的資源利用的淋漓盡致。
而《天聲大贏家》也不甘示弱,在夏洲電視臺其他頻道上的宣傳,頻頻露面。
又在網絡上雇人寫軟文,各種花式吹捧。
兩邊都是志在必得。
不過大部分人并不看好安然的紀錄片,廣告再好,那也是一檔紀錄片。
安然再有才,也很難在這種局限性極大的東西上,玩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花樣來。
十二月五日早上。
不少人起來第一件事是習慣性的打開電視,看一會,吃了早餐在去上班。
早上節目也沒什么好看,就算好看,也沒時間看。
打開電視,很多人就是習慣而已,并不是真要看什么。
一些人換臺的時候,換到紀錄片頻道,本能的想跳過,去發現這大早上的紀錄片頻道居然在放一檔叫《早餐夏洲》的紀錄片。
不少人頓時就來了興趣,反正正好在吃早餐,就順便看看唄!
沒有解說,只有喧鬧的人聲配上背景音樂。
就是單純的記錄南州一家早餐店的情況。
這是一家夫妻共同經營的早餐店,兩口子分工明確,一個煮粉煮面,一個澆碼子收錢。
碼子是南州叫法,就跟陜州的臊子,天府的哨子其實是同一種類型。
小店最大的特色就是只有一種碼子,南州傳統的肉絲碼子。
用土罐小火煨制四五個小時的豬后腿肉,澆注在一碗熬制了十幾個小時的豬骨原湯粉面上。
光是看著就讓人食指大動。
尤其現在是早上,很多起來的時候胃口并不是很好。
但在看了這紀錄片的時候,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接下來是老板兒子一本正經的教大家嗦粉。
一口正宗南州話。
“我們這里吃粉不叫吃粉,叫嗦粉,吃粉不嗦,是么的靈魂滴……”
才**歲大的屁孩,邊嗦粉邊做出一副十分享受到翻白眼的怪樣,看的人忍俊不住。
到了節目末尾,熊孩子還不忘吐槽一下父母。
“我老爹肯定是貓頭鷹變得……”
“我老媽是狗熊……”
看到這,不少人都“哈哈”大笑起來,這孩子真是欠打。
一集紀錄片只有短短五分鐘。
既講述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也記錄了背后美食制作者的故事。
尤其是在看到那孩子,滿滿一碗湯粉下肚后,神色變得幸福而滿足,真給人帶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第一集收看的人不并不多,尤其是在早上這個時間段。
年輕人大部分起來就忙著吃飯去上班,很少有人開電視看。
就算開了,也沒人會去看紀錄片頻道。
但就憑著這五分鐘的碎片化的紀錄片,居然引起一陣不大不小的話題。
“早上紀錄片頻道有個《早餐夏洲》,拍的不錯,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