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畫的亂七八糟,頭發也沒了平時的靚麗,在換個衣服演乞丐都是妥妥的。
一下車,譚雅二話沒說,就鉆到礦道里去了。
安然大吃一驚,這地方雖然說安全有保障。
可礦坑里礦道四通八達,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
他連忙趕緊去,只見譚雅坐在礦道里將近五十米的位置,摘了墨鏡,又在那找感覺呢。
行,大寫的“服”!
他是真佩服譚雅,投入狀態太快了。
跟譚雅這種演員合作,簡直是三生有幸。
后面姜濤指揮著眾人把攝影設備都弄進來,光這一項就忙活了兩個多小時。
攝制組的人都是老行家,干起活來干凈利索。
不過礦坑找的是最深那個,深入底下好幾十米,離出口有幾百米距離。
這當然是譚雅要求的。
本來一開始安然是打算找個房間布置一下,后面整上綠幕,后期做個特效就行了。
結果譚雅堅持要求實景拍攝。
找到礦坑,安然覺著第一個最近的礦坑就挺合適。
譚雅又轉了一圈,說不行,要找就找最深的礦坑。
好嘛,帶著向導一直走到最深的礦坑,譚雅才滿意的點頭。
這里面才有她要的壓迫感。
胡戈堂堂一個小天王,站一邊都不敢吭氣,這地方也太壓抑了。
不過這又給安然省了一筆錢。
這部電影制作費用低,胡戈等人不收錢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場景費用低。
不用去影視城,一個破礦坑就夠了。
這地方反正也是廢棄的,沒什么人來。
給看礦的大爺給點錢,用幾天就成。
費用比自己布景制作還低的多。
安然已經在琢磨了,看看這部戲上了之后,票房怎么樣。
如果可以,他腦袋里有一腦袋小成本制作呢。
以小博大不是問題。
這部戲就等于一個探路石,由淺入深的一次嘗試。
中午大家吃了飯就開拍。
安然對導演這個行當還太熟悉,整個拍攝過程中,都是姜濤在一邊給他提點和指導。
出乎意料的是,因為譚雅的投入,胡戈也被譚雅給帶了進去。
拍攝之中,表演自然流暢,而且內心戲發掘的很好。
就連姜濤看的都不停贊嘆,大贊胡戈這部戲之后,估計演技還能在上一個臺階。
越是這種戲,越是考驗人演技。
肢體上的可以表現出來,可心理戲就不那么容易。
全都是通過細節來表現,這些不起眼的細節很容易被觀眾忽略點,表演太厲害,又容易讓人感覺用力過猛,過于浮夸。
其中這個度,著實很難拿捏。
可在譚雅的帶動下,胡戈表演的游刃有余,從容自如。
把一個在礦難之中普通人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的淋漓盡致,又恰到好處。
本來以為這部戲最難的地方,因為譚雅的存在,輕而易舉的就過去了。
整部戲從中午吃了飯3點開始拍攝,到下午7點鐘就拍完了!
從頭到尾只要了4個小時就搞定。
等安然喊出,“《172小時》拍攝結束”的時候,所有人都感覺有點懵逼!
這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