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色剛亮,走到寒窯附近就聽到屋里一個尖酸刻薄的聲音,“懶婆娘,日上三竿了還不起,快去蒸一碗紅薯給我”
聲音是原主的奶奶,老太太常年住著寒窯,得了老寒腿,幾乎下不來床,多虧兒媳不離不棄的照顧,她才能活下來。
可畢婆子對秋水并不感激,在她看來,媳婦就是豬腦子,有那么好的娘家不去投奔,偏要硬氣吃糠咽菜過日子。
幸虧她有主意,把孫子送到外家養活,否則一家老小只等著餓死吧
畢婆子甚至想跟孫子一起去鎮上享福,可名不正,言不順吶
原指望大孫子留在秋家,有了聯系,還能不時地得到親家接濟,偏偏秋水那個壞腦子的婆娘搗亂。
親家公把東西都送到家了,又被她扔出去,還絕情大罵,發誓不認親爹,連兒子也不認了。
小孫子偷偷把東西塞給她,老太太索性自己享受,可這幾年她腿病嚴重,出不了門,孫子近不得身,就沒機會得到補貼了。
日子過得越發艱難,畢婆子的脾氣日漸變大,到底顧忌靠秋水養活,并不敢動手打她,不時總要罵一頓,出出氣才好。
秋水是賢良淑德的好媳婦,新婚不久,男人就離家了,一去十幾年毫無音訊,換了其他人,估計早受不了回娘家改嫁了。
她卻一直堅守著,在寒窯伺候癱在床上的婆婆,任勞任怨。
聽到婆婆喝罵,忙起身穿好衣服,“娘,我給您燒飯”
胡亂弄弄頭發,去地窖拿了三根紅薯,簡單清洗,就放到鍋里去蒸。
很快,窯洞就傳來裊裊炊煙,紅薯蒸熟了,秋水忙把食物端到婆婆床前。
住的是寒窯,除了門沒有其他光源,天不冷的時候,會把柴門敞開。
就著門口微光,秋水伺候婆婆吃了飯,畢婆子腿腳不便,胃口卻不小,把幾根紅薯都吃了,也沒說留給兒媳一口。
“拿碗水來”紅薯雖甜卻有點噎人。
伺候老太太喝完水,秋水把殘局收拾了,“娘,我去挖野菜,順便砍柴,你要渴了,茶壺放您床邊了”
她拿起柴刀和繩子,小心掩上柴門,先到后院,在那貧瘠的土里,挖出兩根不大的蘿卜,胡亂擦去上面的泥土,便狼吞虎咽的吃下去。
這就是她活命的食物,吃完拿起葫蘆喝了一大口水,才擦擦嘴,往山后去。
如果是原主看見親娘和奶奶過得這么凄慘,必會心生憐憫,明月只是暗暗冷笑。
這世上總有人喜歡吃苦,這是他們自己選的
悄悄跟著秋水,一個弱女子苦苦支撐家庭,時間久了也練出些本事。
翻過山坡,秋水開始挖野菜,紅薯和蘿卜不能頓頓吃,野菜才是家里的主食。
挖了差不多一筐,她起來擦擦汗,又拿出鐮刀砍柴。
走到常去的林子,砍了幾根枯枝,眼睛余光突然瞥見不遠處有一團白影。
秋水一驚,小心翼翼的湊上前,卻是一個穿著內衣的人,躺在坡底下。
莫不是個死人
她的腿嚇軟了,等了片刻,那人一動不動的,就握著柴刀壯膽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