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鐘小荷,吃慣了大米飯,雖然半個來月沒吃,確實怪想得慌的,可畢竟曾經常年吃,吸引力沒他們大,就注意到了老鐘有點不開心。
心里轉了圈張口問道:“爹,1斗300文很貴么?”
“老貴了,一斗白米能買糙米六斗,粗米五斗,能頂小黃米三四斗,你說貴不?”
鐘小荷對這邊的錢沒啥概念,自己硬換算一文等于一塊錢,一斗六公斤,這樣一算,我滴個乖乖,一斤價格是二十五元!
鐘小荷咽咽口水,眼珠子骨碌碌直轉,娘哎,擱現代就是有機米的價格,不過這也確實是有機米。
還有就是小黃米,那就是小米,這里相對其他米很便宜,現代卻也不便宜,尤其是有機的。
齊個隆咚鏘,她好像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賺錢方向。
有機加天然,哦耶!
次日一早,老鐘就問閨女,祖母有沒有再托夢給她。得知沒有,這顆心才真正撂下,只心里也是連連稱奇。
中午家里又來了人,正是已經病愈的外祖楊村長,和外祖母楊曹氏,送他們過來的是小舅楊連山。
他們還帶來了很多二蛋的衣物用具、一應束脩,畢竟要開學了。除此之外,又帶了很多的自家有的農產品。
外祖外祖母是五十來歲的人,都是瘦嘎嘎的個子不高,外祖看起來倒是很干練,到底是一村之長,老鐘在岳丈面前,氣勢都得矮半頭。
楊連山長得跟楊青山一樣,都是人高馬大,就是年輕不少,二十來歲,倒是有點娃娃臉,一笑滿臉開花,嗯,就是天生很多褶子的意思。還有白胖富態的老娘,搞不懂怎么遺傳的,或許好吃的都給孩子吃了,或許是隔代遺傳吧。
外祖母雖然瘦,面目卻很和藹可親,這點楊氏倒是隨了她娘。
老兩口一來就是確認他們外孫女是不是真好了。外祖母更是一頓親香,然后抓著鐘小荷的手還抹起了眼淚。
鐘小荷知道,老太太是為了女兒的苦盡甘來而高興。
楊家村到縣里也是不近,搭乘的牛車也是顛簸的要命,二老很是有些疲倦,。
楊氏要安頓父母在正房睡,倆老人說啥不肯,就要在東廂房安置,反正每次都這樣。
東西廂各有三間屋子,楊氏略打掃一下,把情緒波動完的倆人安置進去先休息。
村里農忙暫時告一段落,再者二孫子要上蒙館,干脆老爺子決定在這呆三天,送走孫子外孫子。
至于楊連山,來前跟家里就說好了,跟老爹一起回去,他也要替大哥給二蛋制備些上蒙館用的東西。
“還準備啥,筆墨紙硯還有書袋,你姐夫都買了。”
一聽姐夫都給準備了,楊連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那娘都把銀錢給我了,要不我把銀錢給你們,不能老讓我們占便宜。再是大戶,也不擱這么禍害。”他后面那句還是調侃姐夫,沒辦法,他也習慣了。
楊氏不說話,笑瞇瞇的看老鐘,老鐘已經對幾個小舅子的調侃習以為常,見花兒看他,立刻道:“外道啥,姑父是白叫的嗎?別整沒用的啊。回頭束脩掏了就行,聽到沒?”
“不行不行,這一套制備下來,不少銀錢呢,再說二蛋以后還能少麻煩你們?得給。“
“別扯沒用的啊,要是一定要給,那回頭家里大公雞整一只過來,再帶點野菜就啥都有了。”
岳家每次來都帶東西,全是自家產的,什么大醬、咸菜、野菜、雞蛋等等,雖然東西不值錢,但架不住老鐘就愛這口。
老鐘和楊蘭花也是村里出來的,但是都不會做大醬,還愛這口,只能靠岳家給。
老鐘這輩親兄弟姐妹實際好幾個,可惜,都沒站住,就剩老鐘一個人。倒是叔伯兄弟有幾個,因為媳婦跟娘家近乎,所以,彼此生活上相互照顧的更緊密。
老鐘喜歡吃燉大公雞肉,岳家年年養很多只公雞,就為了姑爺來了吃雞肉。
農村誰家會養那么多不下蛋的雞?也就是村長家這生活好些,可就是這樣的人家,要不是為了姑爺,也不樂意養一堆公雞。
這些情老楊家得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