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都沒進過這么高端的手術室,看起來跟大城市的手術室一樣高端大氣,但是往往使用率都不高,無非是拿來宣傳使用的。
現在朱大國要使用這套設備,要知道這些護士都沒有培訓過,對此都有些頭疼。
“不用擔心,有我在。”朱大國還沒兒科那邊把病人推進手術室,在研判了手術的難度之后,便來到手術室調試設備,這套設備基本沒人用過。
設置估計都是初始設置,需要花費一定時間,朱大國也正好利用這些時間跟護士進行交流,這次主刀的是朱大國。
沒有其他醫師進行配合,實際上他們也沒有空閑,每個醫師都被安排得妥妥的,這種“小手術”能安排兩個護士幫忙已經極為不易了。
在調試設備的過程當中,朱大國跟護士交流了一番,把他們的工作進行細化,一個負責觀察顯示屏,還有各項監測方面的數值,隨時提醒朱大國患者的情況。
另外一名護士則協助朱大國進行手術,傳遞手術器械之類的一些工具,簡單地說朱大國統攬全局,護士只是做一些簡單的工作輔助。
這也是為什么醫師的工資待遇要比護士多的原因,在任何行業擁有一定技術的情況下都能夠混得風生水起,這也是為什么朱大國就算是剛來不久的縣醫院,依然能夠得到重視原因。
履歷方面就不是來到縣級醫院的樣子,而既然來了,肯定是有信仰的,從戶口上來看,作為本地人的朱大國還是有用自己的醫療技術回饋家鄉百姓的想法。
這就能夠說得清楚為什么朱大國會放棄國內外大醫院邀請,來到國家級貧困縣懷江縣人民醫院來工作的原因,學醫不能救國,但是能夠救人,光是這一點,對于身處在和平年代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萬事俱備,朱大國正式開始手術,這也是他第一次在縣醫院采用腹腔鏡手術設備,其實朱大國也有點慌,但是作為醫生來說,上了手術臺之后就只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只有成功沒有失敗,至少要全力而為,不留遺憾。
朱大國對于患者的病患位置了如指掌,在術孔內標記了手術的位置,使用設備的手術刀在腹壁戳孔,避免了腹壁肌肉、血管和相應神經的損傷。
術后不會出現腹壁薄弱和腹壁切口疝,不會因為腹壁肌肉瘢痕化影響運動功能,不會因為腹壁神經切斷引起相應皮膚麻木,這些優點都是偏向于患者的。
可是這么多的優點,為什么無法普及,最主要的還是這套技術設備需要的資金還是很高的,并且后期的維護成本都是一筆極大的開支。
除此之外,最大的難題還是人才方面的,培訓的資金和人才的稀有度等方面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這些都是醫院方面需要考慮的問題。
朱大國這種一來就擁有多種技能,根本就不需要花費時間、金錢去培訓的人才還是很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