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朱大國拿出了便攜式的吸氧瓶,直接給患者戴上,在高濃度的氧氣作用下,老人家稍微有了一些意識。
“擔架!”朱大國發揮了隨車醫師的主導地位,沒有過多地去浪費時間。
在這種時候,把時間全放到了不重要的環節上,會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期,隨診的設備不管有多么先進,都無法跟醫院專業的設備比較,因此檢測這種環節就沒必要在這個時候進行了。
隨車醫師的職責之一就是要把病人安全送到醫院,至少要保持在一個可控的范圍之內,其他的事情則是交給醫院那邊的醫師處置。
朱大國和司機抬著老人上了擔架,護士則在附近引路,并且隨時觀察著病人的情況。
三人組接診的速度還是很快的,朱大國也不像是第一次出診的樣子,應急處理的能力還是很強悍的,至少朱大國沒有耽誤任何的時間。
到了車子之后,等著司機正式出發,開到了大路上,路況已經不是很復雜的情況下。
朱大國和護士在車上又對病人做了一些檢查,大致知道了病人的情況,這些數據都有利于急診科醫師在交接的時候能夠更好地知道這些情況。
并且在車上這段時間內,朱大國等人還做了一些心臟方面的按壓等方面的緊急措施,盡可能地把病人從昏厥中的狀態挽救回來。
抵達了醫院之后,朱大國等人合適的急救方式使得接診的醫師可以很輕松地應對,至少到了醫院的病人沒有猝死,在合理的急救方式下,可以安全地送到醫院。
剛接診完不久,朱大國又被叫去了做隨車醫師了,本身隨車醫師跟急診科不是一個科室的。
朱大國一開始是被拉過去頂崗的,因為隨車醫師要求不是很高,加上隨車醫師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基本上都要熬夜加班。
待遇薪資方面跟其他科室的又有些差距,因此就算是市醫院,隨車醫師的數量也不是很多。
很多時候出診都只是帶護士就行了,隨車醫師似乎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在他們看來,醫師去了現場也沒多大的用處。
護士都可以解決的,真正的治療還是要在醫院里面進行,把力量安排到了車上了,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簡單地來說還是醫生的數量不夠,能用的醫師更加不多了,有點能力的,又不肯去這么熬夜加班,頗有點尷尬的情況。
隨車醫師似乎被孤立了一樣,朱大國本來是來做急診科醫師的,但是因為有老人的存在,朱大國剛來資歷根本不夠。
就算是值夜班,輪到朱大國的機會也不是很多,因此不知道怎么就被又“踢”到了隨車醫師的行列。
這也是在市里面本身沒有多少個隨車醫師的情況下,朱大國完全可以自主處置。
朱大國的職責所在,自然而然地不會去推諉,連續性地隨車接診,朱大國倒是很適應這種前往最前線的感覺。
第一次還有些緊張,第二次隨車了,朱大國還是很適應了,去的時候閉目養神,利用每一分鐘增加一些精力。
到時候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因為第二次出診的時間已經是凌晨5點左右了,萬籟俱寂的城市街道上,很少有行人和車輛路過,救護車呼嘯而過,在跟死神做著生死競速,這是在坐診行醫和做手術的時候無法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