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世界活著很難么?我想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都會回答“我實在太難了”。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沒人想過,如果有人問殤月殤月的話,他會回答四個字“人因而已”,在他的世界觀里有些人確實很難,有些人嘴上說“很難”但在別人眼里,他實際上活的很輕松。
有人認為錦衣玉食,出門豪車、有心儀的另一半作陪,只有這樣才算是真的活著。
雖然要做到這些對普通人來說確實不太容易,可真的做到之后,他們在別人眼中活得很難么?恐怕不是的吧!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別人”,他們衣不蔽體的游蕩在繁華的城市中,穿著衣不蔽體的破爛、沒有一個能遮風擋雨的歇息之地,甚至連思考未來的機會都沒有。
與大多數至少能滿足一日三餐,有一席之地可以棲身的人相比,他們才是真的難吧!別人不知道,反正無憂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就是這么想的。
他還在少年時期就是那種真正活著困難的人,75年出生一個偏僻的農村,6歲的時候父母因為意外而去世。
所以最后在他6歲的后半年,就被貧窮的親戚送到了山上的一座廟里,從此以后,那里就多了一個小沙彌。
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意識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佛祖不會給你,但是你憑自己的雙手去拼搏卻可以得到。
所以,人們不再去寺廟內燒香拜佛,而是離開自己的故鄉,去遙遠的大城市去拼搏。
從那時候起,本就要靠附近村民接濟的寺廟,徹底衰落了,隨著唯一照顧他長大的老和尚圓寂而去后,那座殘破的寺廟就只剩下無憂一個人了。
當那一年的雨季來臨,山上留下來的水流沖毀了寺廟的院墻之后,無憂終于意識到,如果自己再守著這間破廟,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去見自己的師傅了。
當他踏出山門,走出群山之時的那一年,他才只有10歲。
一個10歲的小和尚,除了腦海中所記下的一些經文以外,一沒上過學,二沒一技之長的他,哪里懂什么大城市的生活方式?
沒有任何在城市生活的經驗,無憂很快就快活不下去了,最凄慘的時候,他甚至要去城市的公共廁所里,在事后洗手的盥洗池中才能喝到一口水。
終于在他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他看到了一幅讓他永生難忘的畫面。
那是一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手持著一只破瓷碗,在城市最為繁華的一條街道上乞討。
整整一上午,在無憂的注視下,那個孩子從往來的行人中,要到了十幾塊錢。
無憂在那一刻突然覺得,他的生活比自己還要慘,至少自己還有一雙健全的腿,而他想要像自己一樣站起來,也許對于他來說,這輩子都不可能了吧?
想到這里,無憂就想過去,因為他記得師傅跟自己說過,“出家人當有慈悲的心懷”。
也許自己能幫一幫這個孩子,看著他努力想要向著遠方一個商店爬去,雖然給不了他什么,但也許自己可以扶著他,讓他少廢些力氣。
就是這一思慮的功夫,只見遠處商店旁的巷子口,走出一個手拿木棒,滿目猙獰的男子,徑直來到了那個可憐的孩子的身邊。
毫不客氣的將他碗中的十幾塊錢拿起來,仔細的數了數后,本就猙獰的臉上猛然大怒,抬腳一邊踹著孩子的屁股,一邊大聲喝罵道:
“你個廢物,一上午就要到這么點錢,還不夠我打兩把牌呢。中午別吃飯了,再去要,如果晚飯之前,沒能給我要夠20塊錢,你今天就別吃飯了。”
接下來的無憂,并沒有去理那個滿眼泛著眼淚的孩子,盡管他那本來就破爛不堪的衣服,又多了無數個男人骯臟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