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說,“如果身體條件過關,入伍是**不離十的了。您小兒子就讀的學校是老名牌大學,部隊很需要高素質士兵。”
“唉。”劉老漢最后一絲僥幸沒了。
李帥笑著說,“參軍是好事,您為什么反而不高興了?”
“當兵當時是好事,去年他要是考不上大學我就讓他當兵去。現在不是考上大學了嗎,還是個好學校,還去當兵干什么。趙干部帥班長,我不怕實話實說,當兵是我們農村孩子的出路,尤其是考不上大學的。我年輕的時候當兵是很難的,我當年就是家里條件比不上別人,沒錢給村長送禮才當不成兵,不然我也是退伍兵了。現在情況和以前的不同了,有更好的前途再去當兵,我認為是浪費時間的。我活了大半輩子,很多事情看得很清楚的。”劉老漢抽著煙說,來了一個一吐為快。
李帥微微點頭表示理解,這是真實的老百姓的想法,談精神談奉獻不實際,談實實在在的最實際。
他說,“您小兒子的情況能夠選擇的余地是很大的,我認為去當兵是最保險的一條路子。先不說退伍后的各種政策優待,您小兒子到了部隊后有這么一個名牌在讀大學生的身份,只要肯下一番苦功,說不定就考學成功當干部了。當了干部之后也不是說要在部隊里干到退休,實際上一般人還干不到退休。未來轉業回地方了,以國家現在對退伍軍人的重視力度,安置個好工作是沒問題的。您再不濟讓他當兩年兵后回來接著上學,好處多多。”
說的和老四說的差不多,劉老漢現在相信老四沒有說假話了,總的來說不管怎么樣都沒有壞處,他這才稍稍放下心來。米已成炊的情況下只能多了解一些部隊的情況,自己放心老伴放心。
了解了劉老漢小兒子的情況之后,李帥和趙副營長更不嫌煩了,把許多常識詳詳細細的給劉老漢講解,目的當然是希望劉老漢的小兒子能夠順順利利參軍。那么好的學校的大一學生,到了部隊是有很大發展前景的。而且從劉老漢的介紹里,李帥和趙副營長敏銳地發現劉老漢的小兒子是一位有信仰有精神追求的年輕人,這樣的兵太難得了。
一個新兵連七八十號人,有信仰有精神追求的年輕人能有小三分之一就算是好的,大部分人就是沖著“兩年的參軍經歷”進來的。
劉老漢說,“趙干部,你們部隊要人嗎?”
看著劉老漢期待的目光,趙副營長笑著解釋道,“劉大爺,我們部隊當然要人,每年都要。”
劉老漢連忙說,“你看看要不讓我小兒子到你這里當兵算了。”
趙副營長搖了搖頭繼續解釋,“劉大爺,這不是我說了算的,也不是哪位領導說了算的。每年的征兵工作是全國全軍一盤棋,上面分配下來哪些我們就要哪些,沒有講價的余地的。當然,我們部隊是很歡迎大學生士兵的。”
他說這話的時候李帥就忍不住揉鼻子,顯而易見趙副營長是言不由衷。海特是歡迎大學生士兵,不過是應屆畢業生入伍的大學生士兵而不是在校大學生入伍的大學生士兵。如果一名在校大學生身份入伍的新兵和一名高中應屆畢業生入伍的新兵讓趙副營長選,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后者。
理由很簡單,后者更好管。
一如以前農村兵和城市兵,大部分班排長都喜歡農村兵。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普及,劉老漢可算是搞清楚了情況,對自己的小兒子去參軍這個事情選擇了接受。尤其是當他知道李帥手下不但有應屆大學畢業生還有在讀研究生,而且還有一個女娃兵是從更厲害的大學畢業了才當的兵,他就一下子感到部隊好像也是一個許多人擠破腦袋也要進去的地方。
部隊本來就是這么個地方啊,劉老漢總算是一顆心徹底放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