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竟然是手寫稿?”
于秋陽一邊從顧小海的手中拿過一沓稿紙,一邊開著玩笑:“我以為就我這樣的老文青還保留著手寫的習慣呢。”
“字挺漂亮的。”打開扉頁,是幾個豎寫的楷體字,《我們的祖先》。
“字是比上次又好看了不好。”顧小海慢半拍地點點頭,根本沒心思看內容,先看了下大概的厚度,馬上露出了快樂的笑容。
可以分三次出版的樣子。
是弄套裝書,還是分次的精裝珍藏版呢?顧小海的小腦瓜里已經開始飛快地盤算起來。
只是打字速度慢而且順便練字,下次估計就不會手寫了,韓試也沒解釋:“那我就先告辭了,李導催的太急。”
于秋陽剛看了兩頁,心神就沉浸了進去,顧小海任務超額完成,揮手特別利索:“你忙你的,我和于老師一路。等定版了再聯系你,交給我們出版社,你放心。”
顧小海也熟悉韓試的風格了,交稿后就萬事不關心的主兒。
“柿子真是年少有為呵,不僅寫作厲害,演藝事業也順暢,央視都請上門來了。”韓試都走了,顧小海仍在美滋滋地摸著手里的稿紙,很不走心地贊嘆。
李導就是負責拍攝江大交流會的現場導演。
能不急么。就是一個校園慶典也得彩排個半個月二十天,央視中秋晚會可是要在全國觀眾面前現場直播的,而現在僅僅只有五天時間了!
韓試與人匯合后,當晚一行人就風風火火地趕到了燕京,都來不及安頓,又直奔央視中心大樓。
一路上李茹旁敲側擊,也沒打聽清楚搞到離晚會進行就五天了才邀請韓試的原因,心里揣測著莫不是哪個嘉賓臨時出現了變故,比如得急病了或者爆出重大負面消息了,然后就找到了韓試臨時救場。
但仔細想一想,可能性又不大。就算嘉賓中有人出岔子了,央視能找來頂缸的人數不勝數,多少大咖爭著搶著去,不至于獨獨就看中了老板。
管他呢,總歸是大好事,能被邀請參加央視的中秋晚會,不僅是實力和人氣被官方的一種認可,也是一次很好的資歷和咖位上升的契機。
“不過春晚怎么到現在都沒邀請老板,按說應該開始進行嘉賓名單確認了……”李茹一點都沒考慮過時間太緊迫,自家的老板會不會壓力巨大的情況。
壓力自然是有的,但韓試也不是至于焦灼,經歷的舞臺大大小小到現在也相當多了,大型晚會直播也沒少去過,韓試早已能保持平常心了。
何況從最早參加練習生,韓試就沒怎么緊張過,只是會顯得比較僵硬稚嫩而已。
聽到李茹的小聲嘀咕,韓試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
擁有一個對自家藝人太過相信的經紀人是什么體驗?搞得韓試都成了春晚非請不可的人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