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劇本也是真的水,故事梗概和角色塑造都比較平庸,擺明了恰爛錢。
不說韓試沒想演戲,就算真做演員了也是不會接的,為了幾千萬就透支藝人形象和職業生涯,等于竭澤而漁,得不償失。
一旦貼上爛片的標簽或引起觀眾的失望反感,未來的發展受限就很難翻起大的浪花了。
韓試其實很好奇,按道理投資方的眼光不至于差到離譜,為什么每年都源源不斷地有人揮舞著大把鈔票,砸進一些明眼人都知道不可能賺錢的爛片?
未解之謎,不可說。
相比之下幾部戲下來,韓試摸清了一些拍戲的門道,有些明白為什么現在的好劇好電影格外難產了。
說白了就是影視資源的分配極為畸形,像現在找上韓試的本子,總共就不到一億的投資,給韓試一個人的就六千萬,能指望真正花在拍戲上的錢有幾個?
只注重流量不在乎演技,請韓試出演的本身就說明了一個怪狀。
同時一部戲的投資是有定額的,主演拿走了太多,就只能擠壓收縮其余方面的預算,比如制作上的投入、服道化的經費,以及請一些低價的配角演員。
一部戲是所有元素結合呈現的作品,結果因為一個天價主角,所有環節都變成了敷衍,從頭到尾就爛了。
越是優秀的影視作品,花在細節上的經費就越多,會愿意花高一點的價格一些實力出色的配角,會在服道化上用盡心思,會在特效和制作上不遺余力。
就算主角都是大牌,片酬也不會占據總投資的過高比例。
但優秀的影視作品卻不一定就賺錢,因為在上映播出前誰都無法下定論就一定會有高收視高票房,購片方會想方設法壓價。
有的好片子,由于種種緣故,就賣的比爛片都便宜多了。
像現在的《瑯琊榜》,雖然在未播先火的情況下,芒果臺與奇異果足夠誠意的購片價格,卻依然連回本都沒做到。
只是已經不用擔心虧本,后面尚有重播、海外播出以及周邊開發很多進項。
……
“請進。”
韓試抬起頭,夏芷蘭推門而入。
“老板,送你一份小禮物。”夏芷蘭遞過來的一個小小的禮品袋。
“怎么了,今天是什么日子?”韓試一臉茫然,“有事直說就行。”
“沒有,就是一盒原磨藍山,不是多貴重的東西。”夏芷蘭連忙擺手,“工作室的所有人我都送了。”
“后天楊勇生日,我們今天就會出發去島國玩幾天。生日當天就沒法和大家一塊聚會了,一份小禮物就是表示下心意。”夏芷蘭說完就走,“老板你忙,我先走了。”
一波狗糧來的猝不及防。
楊勇就是夏芷蘭的助理兼男朋友。
韓試看了眼禮物袋,差點以為來發喜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