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短時間內,針對勛戚、富商、官僚的劫掠案件卻猛然大增,并且還經常殺人搶人。好似一時之間所有匪寇都對這些富得流油的‘貴人們’張開血盆大口。
這種變化的根源,是近來才崛起的一個叫‘山中狼’的匪寇幫派誘發的,而這伙匪寇的首領自稱蕭十一。
沒人見過他的真容,因為一直戴著面具,只是接觸過他的人都知道其一身少林武功奇高,破戒刀法無人能敵。
不提這伙匪寇武功高強而又神秘的首領本人,其手下的擴張速度也是快得驚人,并且成分可以說得上奇異。
在北鎮撫司新任百戶孟凡帶領下,錦衣衛再次剿殺北直隸境內大小匪寇,而那些僥幸逃跑的匪寇之流每次總是怡好地遇上蕭十一的解救,然后順勢被收編。
仿佛這蕭十一故意跟在剿匪的錦衣衛屁股后面撿漏,偏偏錦衣衛仿佛無視了一般,不理不管。
因此,僅僅一個月,這號稱‘山中狼’的匪寇規模已經多達五百人,并且帶頭搶掠富商、勛戚、官僚手下的商隊、糧莊,搶人搶糧又搶錢,猖狂的無邊。
而眼見這新冒出來的‘山中狼’膽大吃得滿嘴油,其他匪寇勢力自然也眼紅不甘,有樣學樣,專挑這些真正有錢有糧,也有勢力的富商、勛戚、地主、官僚下手。
自從三大營慘敗,綠林匪寇們對于朝廷最后一絲敬畏也徹底消失,以前是不敢動手,現在可真沒放在眼中。
一些膽大的殺進士紳家里殺人搶糧食搶銀子,一些膽小的只敢去扒那些人的祖墳,指望能挖出一些好東西。
這樣一來,急得跳腳的自然是朝中的文官集團。
被大肆劫掠的這些目標中,拋除勛戚,地主、富商的代表不正是文官集團。更何況這年頭哪一個官僚除了土地,自家沒有其他一些撈錢的生意?
匪寇們此前是否真的會投李闖,威脅京師,他們未必在意。但當觸及到他們自身的利益,他們就不能忍了。
然而匪寇此時失去了對朝廷的敬畏,自然不會對這些人忌憚。結果一下手才發現,以前搶的那些平民小商販跟這些人比起來簡直就是討飯的難民。
實際上,這年頭最富有的群體,除了南方那些地主、富商,也就京師這些‘大老爺’們最有錢。
明亡之時,李自成從北京城內掠得七千多萬兩的白銀,這些白銀全部是出于拷掠富商、勛戚、官僚、宦官,可見這幫人積累的家底何等的豐厚。
諷刺的是,崇禎末年,國庫、內庫空虛能跑耗子。崇禎半點錢沒有,自己省吃減用,吃的少,穿的差,甚至把皇宮里“酒扈器具之金銀者”都拿去變賣充作軍餉。
據李清《三垣筆記》中記載,連皇宮內珍藏儲存的人參等物品都拿出宮外變賣補貼國用,何等凄涼。
明亡之前,崇禎連防守北京城的士兵軍餉都發不出來。只得再次厚著臉皮,連皇帝的尊嚴也不顧,低三下四向他的那些大臣以及那些勛戚,還有太監們請求捐助。
結果只有幾個太監各自捐了五萬兩銀子,其余官僚個個如同鐵公雞一毛不拔。然后李闖一來,刮走七千萬兩白銀。沒想到后來建奴也來,竟然還能再刮上一層。
平時一個比一個能裝窮,但真正的油水是多得驚人。
發現這點的匪寇,就如同一群眼冒著綠光的豺狼。
今時今日,這些在朝廷中掌權的大臣,皇親貴戚們,只要有家產與產業在北直隸之內,大部份都遭了殃。
這時他們對于剿滅匪寇的決心絕對比任何人都要大,他們想起京師內真正能剿殺匪寇的錦衣衛,也顧不得猜忌,除了繼續限制司法上的權力,要權給權,要糧給糧。
他們比誰都要迫切地催促北鎮撫司擴招人馬,然后趕緊去把搶他們錢,搶他們糧,搶他們女人的匪寇給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