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逝春來,洛辰來在這個世界即將渡過第三個完整年,此時他被封鎮國公已有半年,實歲二十四。
同時,大明也安穩進入景武二年。
朱慈烺登基后改元景武,實由洛辰所定。
某種程度上,亦代表著他一些希冀。
天下局勢——
南方整體安定,歌舞升平,骨子里卻已腐爛不朽。
北方持續糜爛,李闖死后,其部分裂內斗,重新洗牌,卻已無李闖生前那般威勢,暫無法對京師產生太大危脅。張獻忠茍在四川,無銳進之氣,也可能是韜光養晦。
關外建奴,黃臺吉已經被多爾袞弄死,如今龍座上坐著的是福臨那稚子,多爾袞攝政,內部逐漸穩定。
建奴穩定了,大明可就不安穩,洛辰自難容忍。
兩百多名‘辟邪殺手’已經潛入盛京。
從洛辰執掌北鎮撫司起便開始布局,將近三年的時間,盛京之內的錦衣衛密探與及相關下線,人數高達數千,早已滲透入建奴皇宮、與各大權貴府邸之中。
這一次準備比刺殺李闖那次更加充足。
所缺的,只是一道洛辰的命令。
另外,對于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這個不安定的隱患,錦衣衛對其情報的收索加大了力度。
陳圓圓被送到他府上已有三月,加上洛辰從沒有想封那些女醫官的嘴,陳圓圓在他這里什么遭遇,外邊的人想要探知并不難,吳三桂再遲鈍怕也早應得到相關的信息。
據潛入山海關的密探傳回來的情報稱,吳三桂得知被戴草帽子之后確實發了好一通大火,甚至揚言要親手宰了洛辰,可除此之外,其麾下軍隊并沒有任何異常的行動。
倒是潛伏在多爾袞身邊的人卻發現,吳三桂與多爾袞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看情況早已不是一天兩天。
崇禎雖死,然京城未破,大明未亡。
吳三桂縱有野心,也難再以‘沖冠一怒為紅顏’,光復大明江山這等借口,與建奴借兵滅寇,否則必為千夫所指。
大義不占,小義能為,吳三桂不想憋著也得憋著。
但既然洛辰已經察覺此人是一個隱患,他怕離開之后小皇帝壓不住此人,當即也不再遲疑,決定徹底消除。
若殺了多爾袞后,能從多爾袞那得到雙方暗通的書信為證據,那就名正言順的處決,再好不過。
若找不到證據,那就只能暗中下手,讓其人間蒸發。
下了決定后,洛辰從宮中召來張晉。
做這種事,還是交給張晉更放心。
不久后,張晉一身錦繡便衣,登門來見,一如最開始那般恭敬:“張晉,拜見鎮國公。”
洛辰道:“盛京那邊的布置既已完成,那就動手吧。”
此事一直由張晉安排,自然也該由他完成最后一環。
他似乎早有所料,躬身道:“張晉領命!”
其實以他如今在宮里的身份,再去做這種事確實已經有失尊嚴,然而洛辰的命令,他心里沒有任何不滿。
洛辰點頭,又道:“待此事完成,你便安心輔佐小皇帝,東廠我會交給你,錦衣衛那邊則由魏無恤提督,只要你一直待在皇帝身邊,不用怕控制不了魏無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