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的軍官雖然對于上級的命令有些抵觸,但是作為軍人也只能服從命令了。
于是這些人安排部隊開始撤離沿海的城市,在城市后邊大約20公里的地方進行了布防。
至于城市內的居民和僑民,自然是跟著部隊開始后撤,至于那些華人和當地土著,根本就沒有通知他們。
由于軍隊和管理人員的撤離,城市之中的華人和當地土著,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不對勁。
這華人還好說,一直都比較老實,所以雖然發現了不對勁,但也沒有出什么亂子,只是在當地有名望。老人的帶領下開始結寨自保。
而那些土著卻完全不一樣了,這一失去英國人的管理,他們立刻就從綿羊變成了餓狼,這些人各自拿著簡陋的武器,開始在街上打砸搶。
在各個城市繁華的路段,所有的商鋪都受到了洗劫,最后這些人還不過癮,開始成群結隊的像華人的聚集區沖擊。
幸虧華人已經有了防備,再沒有洋人偏袒的情況下,那些土著人還真不是漢人的對手。
因此雖然華人人數少,但是憑借著英勇的精神,還是勉強的保住了華人聚集區的安全。
而這時后的劉海所率領的南洋艦隊,已經快要接近海峽了,到了這里的時候,劉海的艦隊已經開始進入戒備狀態,以便隨時應對,來自各方面的襲擊。
要說在馬六甲海峽,最主要的兩個城市就是獅城以及馬六甲市了,只要控制了這兩個城市,馬六甲海峽就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而劉海的艦隊,第1個目標就是扼守海峽進出口的獅城。
這個獅城是在1819年被發現,然后又在1824年被東印度公司所購買,1867年成為皇室的專屬殖民地。
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小地方只是一個小漁村,并沒有什么價值,但是隨著運河的開通,以及他們又控制了富饒的馬來西亞,而作為連接馬六海峽以及蘇伊運河的重要地點,這個小漁村迅速發展成了一座富饒的城市。
而且吉利對這座城市十分的重視,在城市的外圍修建了堅固的炮臺,以應對來自海上的威脅。
而這一次他們得到劉海即將入侵的消息之后,已經將大部分步兵撤離到了城市之外。
但是的布政司布政使(名字是不是有些奇怪?還就是這名字)亞歷山大,命令防守沿海炮臺要塞的海軍陸戰隊官兵不得撤退。
這位亞歷山大的意思是要在炮臺上給清國人一個教訓,如果清國人看到進攻損失太大的話,也許他們就不會繼續向內陸挺進。
而要說這座炮臺在當時來說也算是非常先進的了,這座名為西樂索的炮臺,于1879年建成,部署武器為當時標準的海岸炮,3門7英寸前膛炮及2門64磅大炮。
如果是一般的軍艦于這樣的炮彈對色,那是處于絕對的劣勢,特別是兩門64磅炮,就足以讓那些鐵甲艦的軍艦吃一壺。
但是如果想用這樣的炮臺來對抗劉海的艦隊,那簡直是癡人做夢。
這也是當地官員,不清楚劉海海軍真正實力,所采取的一個錯誤措施。
劉海的南洋水師來到獅城外圍的時候,炮臺上的那些官兵,看著海面之上遮天蔽日的黑煙,以及來往穿梭的軍艦都感到一陣陣的頭皮發麻。更新最快手機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