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蚯缺門只需要搬些書冊文檔和桌椅之類,基本上便可以輕松搞定。但是造作院卻是不同,許多沉重巨大的機器,都要想辦法移去洛陽。
好在開封這里的水路可以直通黃河,然后逆流而上從伊洛兩河到達洛陽城下。
這一次范宇早就選好了造作院的新址,龍門山北伊河西岸,被劃出來占地百畝的一塊地皮。
這里運用水力十分方便,又有伊河,便于運輸。而且背靠龍門山,左右是洛陽城與伊河,可算易守難攻之地。
然而若有腦子壞了的,敢攻打造作院,怕是在火器數量和使用上,沒有誰能比得過造作院。
除了造作院,百工技院和大宋科技學院,也都被遷到了龍門山的腳下。
待范宇忙完這些,一個月的也剛好過去。
自從許當和尤二郎兩人高升,成了鹽鐵司的正副使之后,范宇又從造作院的大匠師中舉薦了一人,奏請為造作院的少監。
這位少監名為黃四郎,剛剛三十出頭的年紀。只聽他名字就不是耕讀世家,而是出身于大宋的底層人民。
不過黃四郎卻是個頭腦好用的人,起初只是造作院的小工匠。自范宇成立百工技院之后,這位黃四郎便立刻申請去百工技院學習。
如今不但以優異成績從機械系畢業,更是在數次造作院的技術改進中表現突出。
所以許當和尤二郎一升官,范宇便將這位黃四郎給舉薦到了少監的位置。
除了黃四郎,其實范宇還準備了幾個大匠師的人選。
這些人對于造作院來說,可稱得上寶貝。而且對于范宇以后的計劃,也是一個人才儲備。
在范宇的規劃之中,這些從百工技院畢業的大匠師,其實都有可能是將來的技術官員。
這樣的技術人才去當官,也絕對算不上什么人才流失。只要有百工技院和大宋科學院在,這樣的人才每年都會有一批。
如今從百工技院畢業的已經有了兩批人,其中除了造作院留用一部分,其余的人都派去了永昌隆的各個作坊。
唯有讓這些人開枝散葉,才會將大宋的工業發展的更加壯大,也才能生產更多的商品促進商業。
當然,如今最新研究出來的東西,都是在大宋科技學院的掌握之中,嚴禁被泄漏出去。
比如大宋科技學院的肥皂作坊,制造肥皂之后所產生的副產品甘油,如今已經能合成出來少量的硝化甘油。
范宇得知這件事之后,便下了嚴令,不使消息外泄,并且命人去尋找硅藻土礦開采。
只須將開采出來的硅藻巖粉碎成粉,便可使之吸附硝化甘油,從而成為一種安全炸藥。
這些技術并不難,如今已經被大宋科技學院所掌握。只不過硝化甘油的產量太少,暫時還不能大量的制造。
而硝化甘油的出現,也是范宇敢于將一些技術人才撒出去的底氣所在。
即使將來,這些技術人才為他國所用,那么在數百年內大宋也依舊有著碾壓對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