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百工技院畢業的那些工匠,識文斷字便會開闊眼界有自己的更深的想法。這樣的人,在百姓和普通工匠之中皆是鶴立雞群一般,又有誰會甘心于給他人做個長工呢。
而且從百工技院畢業的工匠,在永通錢莊貸款是受到優待的。利息要的低不說,給的貸款數額上限也更高。
不只如此,甚至還可與永昌隆商號互通有無,工坊所造商品只要合格,直接就被永昌隆商號所收購了。
在他人看來,好似生怕這些家伙富不起來的似的。
不過,永通錢莊對于貸款的使用也有要求,若是發現所代款項沒有用于申報的工坊項目,將會要求雙倍賠償。
若是答應了永通錢莊的條件,便須接受永通錢莊隨時的檢查和監督,并到當地官府報備。
原本有些心思不正之人,想著去永通錢莊貸款放印子錢,搞什么九出十三歸的高利貸。但是看到永通錢莊的貸款說明,便一個個的都又退縮了。
如今從百式技院所畢業的人,只有四五千人而已,若是放之于大宋全國,實在是算不得什么。
更多對貸款有需求的人,卻是民間的商人或是一些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小作坊。他們要么是新建工坊,要么就是擴大工坊。
真正要讓大宋的工商業發展起來,還是要靠大多數人才是。
大宋朝廷雖然出了這些鼓勵工商的政策,但是耕讀傳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即便全國各地都有向永通錢莊申請貸款的,但是這個數量,加起來也不過兩萬余家。
這比之后世一個省動輒十余萬家企業,可是差的太多太多。
雖然有著人口數量上的差距,但是如今大宋的人口可也不算少。
不過,范宇也并不著急,此事仍然需要一個過程,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永昌隆商號,依舊從海外往大宋境內運送稻米。糧價雖然有所下降,但是朝廷也出臺了補充常平倉和允許民間釀酒販賣的政策。
糧價下降之事,朝堂上的官員自然有人已經覺察,并且上書官家,請禁永昌隆商號外購稻米。
但是官家只是一句,‘我大宋地域廣大百姓眾多,時常會有天災,朕只怕糧食不足’便堵住了朝堂諸多官員的嘴。
什么米賤傷農之類的話,拿出來講也沒多大的威力。因為在這之前,官家已經鼓勵工商。最重要的是,永昌隆商號那可是官家和一幫子皇親們的產業,若是沒有違背國法,便不懼這些官員。
因此討論下來,便是一個妥協的結果,更換常平倉的陳糧,陳糧則發賣給酒坊。
大宋雖然在這兩個月的時間之中,推出了修改商稅、鼓勵工商、還有放開酒禁這些在諸位相公看來不痛不癢的政策。但是這卻是對大宋工商業的一次大松綁,為其發展繁榮創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
只需要再有個一兩年,大宋的工商業便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遠在新西夏與大宋的蒸蒸日上不同,新西夏的君臣卻是在極力的督促工匠們制造火器。
雖然這些火器制造之法,是花了大價錢從遼國手中購買,可是李元昊卻是覺得非常值得,他甚至覺得遼國君臣肯將火器制造之法出售,就是個敗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