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如果他不站出來,也沒其他人會站出來質疑韓人。
沖動一次又何妨?
想到這些,陳子寒馬上舉手問詢問詢:“對不起,我能問一個問題嗎?貴方剛才說的節日文化的申遺工作,是指要將源自華夏的端午祭祀變成韓方的文化遺產嗎?”
陳子寒這話是用英語問的。
他不會說韓語,但他的英語說的很地道。
他相信,大部分韓人都懂英語,畢竟老美的影響太大了。
陳子寒很突兀的問詢,讓好多人震驚,包括韓方的官員和學生。
陳子寒所料沒錯,他的問題,大部分韓方官員及學生都聽懂了。
那名韓方官員愣了一下后,笑著用英語回答了陳子寒的問題。
他沒有否論陳子寒的問詢,說韓方打算將所有與傳統節日有關的文化與習俗申請為遺產,這樣能更好地將文化和文明傳承下去。
無論是端午,還是春節,元宵節、清明、中秋,都是韓人的傳統節日,韓人的傳統節日,影響了周邊很多國家。
雖然他沒有特指華夏,但能聽懂他的話的人,都聽明白了其潛在的意思。
于是,陳子寒更加生氣了。
他不顧身邊的林經年的拉扯,不客氣地反駁:“這位先生所言錯了。”
“對于華夏百姓來說,春節、立春、元宵、清明、端午節、中秋等節日,都是燦爛輝煌的漢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結果。這些有著濃郁華夏色彩的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古代漢人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活動,而且至今已經傳承了幾千年。從古到今,即使遭遇天災或者戰亂,漢人也從來不會忘記過節。這些節日,在華夏百姓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受漢文化熏染的國家,習俗也相似,他們把這些節日當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從來不會認為,華夏以外國家的百姓過與我們相同的節日,被他們認為這是屬于他們生活中的節日,這些節日就不屬于華夏百姓了。許多國家的百姓過華夏的傳統節日,只能說明漢文化的影響非常廣泛,廣泛到影響了很多國家百姓的日常生活。這是我們是驕傲,是漢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受漢文化熏染的那些國家百姓共同的榮耀。”
“這份驕傲和榮耀,及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歸屬,從來不會隨著一些組織或者機構的認定而發生歸屬的變移。如果一些人想這樣做,那就太不地道了,就像一個人成功從鄰居家里分享到了一件寶貝,一段時間后卻拿著這件寶貝到處顯擺,說這寶貝一直就是自己家的,別人家的寶貝也是從他這里拿去,甚至還要看不起原主人。”
華夏代表團的幾位負責人,雖然懂一些英語,但并不那么精通。
陳子寒之前和話他們沒完全聽明白,韓方官方的話,他們也只是在聽了翻譯后才大概明白意思。
陳子寒剛才這一番說,翻譯猶豫中并沒及時將意思翻譯出來。
但他們知道,陳子寒肯定是帶著意氣反駁,因此他們很著急。
馬上就有人走到陳子寒身邊,準備提醒他別沖動,不要亂說一氣。
這時候,韓方一名模樣三十幾歲,像是老師模樣的人走到前面,用中文大聲說道:“華夏文化確實源遠流長,唐詩宋詞成了漢文化的千古絕唱,但我不明白的是,華夏有著那么悠久的歷史,有那么燦爛的民族文化,現在為什么沒有人重視文化的傳承了?”
“不是有那么一句話這么說么:大唐文化在倭國,宋明文化在韓地,民國文化去了寶島。能不能這樣說,華夏人現在都不愿傳承自己的祖先留下來的燦爛悠久的文化了?如果真的是這樣,你們有什么資格為過去驕傲?你們有何底氣說剛才那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