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代表當時世界上頂尖技術的機械鐘。機械鐘在唐朝發明后,宋代又經過改進,到宋末已經比較成熟。鐘表雖然是唐宋發明的,但經過元代百年的技術退步,到明代已經基本失傳。
鐘聲一響,知樞密院事、錄軍國重事伯顏就出列奏道:“大汗,奴才已經擬定好了對策,等候您的旨意。”(注:大臣自稱奴才,始自元代。元代君臣,也是主奴。但是漢官自稱臣,和清代很像。)
樞密院掌管元廷軍事,調兵遣將,參預軍機當然是樞密院的權責。因為權勢太重,一般樞密院使由太子或親王兼任,臣子最多只能擔任“知樞密院事”。
所以,伯顏雖然是知樞密院事,實際上是主持樞密院日常事務的主官。伯顏是滅宋主帥,元廷名將,當然有資格執掌元廷軍機大事。
忽必烈瞇著細長的眼睛,如同一頭半睡半醒的獅子,“我的伯顏拔都,說說樞密院的決斷吧。”忽必烈很信任伯顏,從伯顏的官職加起來長達兩百多字就能看出他多么受寵。
伯顏奏道:“奴才準備調遣高興和黃華,領漢軍五萬協助完哲都。再令浙江水師和廣東水師夾擊海寇,水陸并進,賊兵不日即敗。”他說的當然是蒙語,不少漢官大臣都聽不懂。
忽必烈點頭:“可。樞密院擬旨,浙東宣慰使高興,加平蠻右副都元帥。黃華,加平蠻左副都元帥,領漢軍五萬協助都元帥完哲都。”
“喳!奴才遵旨!”伯顏領命。
這時,右丞相安童出列奏道:“大汗,奴才有奏。高興倒也罷了,是個好漢兒。可這黃華,乃是閩地招安不久的反賊,其麾下兩萬頭陀軍,對我大元是否忠心,仍未可知。讓此人協助完哲都,奴才擔憂…擔憂黃華又做回反賊,壞了大事。”
安童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這黃華原本也是反元義軍,與陳大舉、許夫人乃是同盟,不久前才受了招安投靠元廷,搖身一變成了元廷漢將。
重用這樣的人,的確有點危險。
可是,安童雖然是右丞相,但畢竟太年輕了,還沒有看透另外一層意思。忽必烈何等老辣,伯顏也是執掌軍機多年的重臣,這君臣二人怎么可能看不到這點?
伯顏笑道:“中堂勿憂。黃華乃是昔日反賊,如今卻做著我大元的高官,他一旦率兵到了泉州,就是一個招牌。反心堅定的賊子,一定要出兵鐵心滅他,這就分散了完哲都的壓力。而反心不堅的賊人,看到黃華能做朝廷高官,必定也會生出二心,很可能倒戈投降,效仿黃華。”
安童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啊。
伯顏繼續道:“再者,黃華在賊軍中臭不可聞,又怎會輕易再做賊人?就算他要反,賊人又如何敢信他?就算黃華反了,我們也可故意放出風聲說他詐降賊軍,借賊軍的手殺他。”
“退一萬步,黃華真反了,又被賊軍接納,那又如何呢?在大元鐵騎面前,無非是多兩萬送死鬼罷了,根本翻不了天,都不用完哲都出手,高興就能滅了他。大汗如此英明,怎么會用錯人?安童中堂實在多慮了。”
安童不由拱手道:“大汗深謀遠慮,奴才萬萬不及。”
忽必烈微有不滿,安童雖然乖巧懂事,畢竟是太年輕了。但是,一直很會知人善任的忽必烈,怎么會用一個經驗不足的年輕人為百官之首?豈不矛盾?
當然不是。這反而說明忽必烈“英明”,深諳帝王之術。
因為,元朝宰相權勢之重,直追秦漢,遠勝唐宋。所以,一向乾綱獨斷的忽必烈,當然不會任命一個精明老辣的首相,不然的話,相權就難以壓制了。就拿伯顏來說,如此受忽必烈信任,卻也沒當過中書省右相,只當過左相。
大皇帝再次下令:“樞密院再擬旨,令浙江水師、廣東水師,南北夾擊海盜戰船。有貽誤軍機者,鎖拿進京。”
“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