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條實政是幕府委任的“鎮西大將軍”,名義上是九州日軍的最高統帥,可實際上,最高指揮官仍然是九州防御總大將少貳經資。
北條實政看看寬達兩里的大陣,鐵青的臉色終于露出一絲笑容。“喲西。我軍如此威勢,元寇必定不堪一擊。少貳閣下,好好干吧。”想象著元寇不久之后大敗,他這幾天郁悶之極的心情,總算舒緩了不少。
北條實政說這話,當然是有底氣的。
日國大將對《孫武十陣》和中原軍陣研究很深,少貳經資正是其中翹楚。
少貳經資布的陣,其實是兩陣結合,相得益彰。近五萬騎兵在前,組成“車懸陣”。五萬步兵在后,組成“魚鱗陣”。
為何要專門為騎兵設置一個“車懸陣”呢?因為車懸陣本來就是騎兵進攻型大陣,日軍有近五萬騎兵,當然要專門列陣。
少貳經資深知己軍相對元寇的弱點,那就是不擅長集團作戰,太注重“一騎打”。加上騎兵都是從各地匯集而來,所以缺乏集群作戰的能力。
而車懸陣,可以讓騎兵保持等間距離,前后相錯,既能彌補己方不足,又能發揮騎兵眾多的優勢。
而步兵組成的魚鱗陣,也是正面進攻陣型,還便于向前移動攻擊。最大限度的配合前面的騎兵。
至于側翼,少貳經資也不擔心。因為日本步兵都是菊池長槍兵,能夠有效抵擋元寇騎兵。
但是,無論少貳還是北條,都忘記了一件事,或者說對蒙古騎兵不太了解。
蒙古輕騎兵從來不會沖擊隊列嚴整的長槍步兵,他們只會射箭。
也就是說,日軍認為安全的側翼,在蒙古騎兵的戰術下,一點也不安全。
少貳經資頭戴華麗的唐冠胄,手持軍配(將帥團扇),指著“元寇”軍陣,笑道:“元寇坐沒坐相,站沒站相,軍陣如此,可想而知。蠻夷終究是蠻夷。”
北條實政道:“不可大意啊,誰知元寇是不是示我以弱。”
少貳經資一聽,也覺得不是沒有可能。
可那有什么用呢?雖然日軍將帥想到元寇可能是示弱惑敵,可十萬日軍士兵想不到啊,他們還以為元寇紀律散漫,不過如此。
此時,近五萬騎兵人人手持刀槍上馬,都背著菊花紋靠旗,排出兩里方圓的騎陣,氣勢雄渾無比。壓陣的,正是騎兵總大將宇都宮貞綱。
而后面的魚鱗陣,也軍陣肅殺。壓陣的是大友賴泰。
一桿高高的三角形馬印(統帥標識),佇立在大軍之中。
這一切看上去像模像樣,可實際上少貳經資從來沒有指揮十萬大軍列陣野戰的經驗。不光是他,整個日國,都找不到一個這樣的人。
所以,實際上他的陣法和戰術問題很多。將好幾萬騎兵擺在前面做雷霆一擊不是不行,可也要看面對什么樣的敵人。
“三獻!”少貳經資看到日已過午,立刻下令。
緊接著,三對童男童女就手捧“打鮑”、“勝栗”“昆布”三種食物,恭恭敬敬的獻給少貳經資,然后一起拍著小手偏著腦袋唱道:“打仗吧,勝利吧,歡歡喜喜回來吧!”
少貳經資象征性的每樣吃了一口,然后又一揮軍配(將帥團扇),下令道:“三獻已畢,請軍師!”
然后,一個頭戴高冠,身穿二十八星宿圖服的老者,手持陰陽八卦羅盤,蹀躞著步子來到少貳經資馬前。
這老者就是軍師了。日軍的軍師,主要是戰前占卜,預測兇吉。其次才是出謀劃策。當然,所謂占卜,也是個形式罷了。
“閣下,日偏西時,我軍大勝。吉也!”軍師像模像樣的占卜之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