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善樂》乃太宗李世民親創,是唐代最常用的宮宴樂舞。既堂皇壯美,又優雅華麗,象征文武融洽,盛世長安。
此曲此舞,中原已經失傳。唐國文武哪里見過這個?頓時都停杯觀看,驚嘆不已,都忘記了喝酒吃菜。
真是唐樂啊!文天祥終于確定,這必是唐樂無疑了。對于宮樂,他絕不陌生,當年也多次出席臨安宋宮的宮宴,觀賞宋樂。
平心而論,宋樂曲調優雅,舞蹈婉轉多姿,可卻絕無眼前唐樂的華麗壯美,舞姿炫目。
只是,這究竟是哪一曲呢?《大定樂》?《慶善樂》?還是《景云樂》?但一定不是《破陣樂》。
不久,樂曲音律急變,六十四命舞姬紛紛懷抱琵琶退場。沒過多久,一百四十個妙齡女子上場,她們披五彩文山甲,手持木槊木戟,武姿遒勁有力,而姿態絕不相同。
“嘿!”
“咄!”
“呔!”
舞者們一邊揮槊而舞,一邊清叱出聲,英姿颯爽,又俏皮可愛。
與此同時,樂曲越加激揚鏗鏘,琵琶急急如濺珠,鐘鼓咚咚如戰場,伴隨著舞姬們清脆的呼喝聲,氣勢恢弘,氛圍緊張,令人忍不住情緒激揚,直欲拍案而起。
這就是唐高宗所創制的《大定樂》,象征平定高句麗的武功,乃是唐代諸多“武樂”中僅此《秦王破陣樂》的樂舞。
壯哉!文天祥看的不住點頭,想不到唐國如今只是小小侯國,竟然也有如此歌舞。這才是漢家該有的歌舞啊。
遺憾的是,文天祥最期待的《秦王破陣樂》最終還是沒能上演。因為,《秦王破陣樂》的舞者全部是男子,而且人數也極多,需要的場面也更大。這樣的歌舞,短期內還編排不出。
幾曲之后,眾人還沉浸在樂曲之中,李洛就再度站起來說道:“文山先生歸唐,寡人當然要委以重任,還望文山先生不要推辭才是。”
李洛話剛落音,林必舉就離席拜道:“君上,微臣才淺德薄,恐難勝任上卿之職,特請辭上卿之位,懇請君上恩準!”
上卿?這就是唐國宰相么?名稱倒是古雅的很。文天祥這才知道唐國還有上卿之職。
文天祥也站起來,“君上抬舉,不以臣卑鄙無用,臣敢不從命。”
李洛看著林必舉笑道:“林卿有功于國,政績斐然,寡人自是滿意的。這辭去上卿之職,大可不必,寡人不允,此事不可再提。”
林必舉是個很實干的人才,能力也進步很大,成績有目共睹,李洛當然不會撤換他。而且,他對唐國制度極其熟悉,也是如今最適合的首相。
林必舉聲音哽咽道:“臣…謝過君上!”
李洛又道:“文山先生,寡人準備設立軍師府,專責軍機大略,兵備大政,后勤轉輸,尚武教化。軍師府,設太尉四員。請文山先生出任軍師府首位太尉,位同上卿!”
軍師府太尉!
文天祥一愣,隨即肅然說道:“臣文天祥,謝過君上!”
PS:訂閱真是…之前沒訂閱的朋友,希望能來起點支持一下哦,哎,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