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廣大鄉村,“輕徭薄賦令”的影響就小得多了。
很明顯,清鄉完成之前,“輕徭薄賦令”無法在鄉村中推廣。
…………
吳興,沈家塢堡。
吳興乃是江南名縣,屬于湖州路管轄。但說起吳興沈家,不但聞名湖州路,就是整個江南,也不會不知道。
雖說幾百年前就沒了世族門閥的地位,但沈家起起落落,卻始終是湖州有數的巨族豪強。
只要知道,沈家占了吳興四分之一的良田,壟斷了五分之一的太湖,控制了兩萬多人口,就知道沈家的強橫。
千百年來,沈家始終是湖州的地頭蛇。在吳興,知縣說了不管用,除了達魯花赤,就是沈家說了算。
在吳興鄉間,沈家族長,被稱為野皇帝,可見一斑。
可是此時,威風了很多年的沈家族長沈燁不花,正愁眉苦臉的坐在祠堂,和一幫族老議事。
堂皇肅穆的祠堂內,掛滿了沈家的列祖列宗,最中間的,正是沈約。
不知道沈約得知后世子孫改用“沈燁不花”這個夷狄之名,會作何感想。
雖然早就不是世族,但沈家通過科舉入仕,仍然是書香門第。家主沈燁,前宋時就做著戶部郎中之職。降元后,更是曾經做到行省左參政。
眼看大元定鼎天下,沈家子弟也被舉薦送進官場,年事已老的沈燁不花,終于心滿意足的告老還鄉。
然而,沈燁不花并沒有安心做優游林下的富貴閑人,而是當起了野皇帝。
常言說,惡人到老其心也慈。意思是,壞人老了,反而會變的仁慈一些。
可沈燁不花恰恰相反。年輕時他是風流士子,雖然有富家子弟的毛病,但不是一個壞人。
可臨了臨了,老了反而越來越兇狠。
讓沈燁不花變成一個惡人的原因,就是元廷官府授予他代征賦稅,安靖鄉里之權。
不到十年時間,沈家仗著大元圣天子賜予的權力,橫征暴斂,巧取豪奪,虎踞鄉間,積累了大量財富。
沈家在吳興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家族子弟都過著富貴奢華的日子,甚至以言代法,對鄉民生殺予奪。沈家子弟,很多都充當鄉村之長,作威作福。
前宋時,沈家雖然也逍遙,但和在大元朝一比,那就差得遠了。
所以沈家上下對元廷,那是打心眼里擁護。
可這好日子不上十年,殺千刀的李洛,竟然造反了!還殺了行省官吏,殘害士紳,這還得了!
這不到一個月,叛軍就占了整個江南每一個州縣。如今湖州城和吳興縣城,就駐扎著叛軍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