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又覺得很荒唐。
火藥最怕水,一旦受潮就啞了,所以火藥需要干燥存藏,很少有受潮的。
沒道理受潮的火藥威力更大。
但忽必烈還是要問一問在場的匠奴。
“要是火藥濕了,是不是不會響?”他自己也覺得這問題問的很可笑。
火藥匠們面面相覷,皇帝這話問的…火藥潮了肯定打不響啊!
可是忽必烈這看似荒唐的話,卻提醒了一個匠奴,讓他猛然想起多年前的一件舊事。
“大汗爺爺。”這匠奴有點興奮的跪下,“奴才想起十幾年前的一件舊事。那年過年,奴才做了一些炮仗。有一串不慎打濕,也就沒有燃放。”
“奴才本來以為無用了。可到了元宵時,奴才家的小子點了那串炮仗,聲音更響。當時奴才沒有在意。現在想起來,是不是和受潮有關?”
忽必烈心中一喜,他好像真的明白了什么。
火藥威力變大,肯定是和受潮有關。但受潮的火藥當時肯定打不響,可是等到再干燥后呢?是不是就不同了?
難道就是這么簡單?
“你們,將一些火藥淋濕,等到干燥后再試試吧。記著,到時要仔細看看,打濕后又干燥的火藥,到底有什么不同。”
忽必烈下令道。要是這么嘗試還是沒有發現,那就是他相差了。
接著,忽必烈又詢問了一些鐵管火銃和銅管火炮的事。匠人們又告訴他,火器威力不行,除了火藥不行,以及容易炸膛不能多放藥外,和火器漏氣也有關系。
要是造出足夠堅固的槍管炮管,再盡量不讓裝藥的地方漏氣,那威力就肯定不同了。
“好!你們想法子給朕摸索。只要造出厲害的火器,朕重重有賞!別說解除奴籍,就是給官人做,朕也舍得!”忽必烈笑道,“朕是最愛惜人才的。”
眾匠人一聽,喜不自勝,一起激動萬分的跪下磕頭。
忽必烈傳旨,從即日開始,這里的匠人改善待遇,伙食錢提高兩倍,口糧翻番。同時嚴禁主管官吏盤剝欺凌他們。
匠人們泣不成聲的千恩萬謝,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但伯顏很清楚,倘若將來沒有進展,那么這些人的命運會比現在還要凄慘。
大汗的確大方,但他的恩惠絕對不是好拿的。尤其是對這些卑賤匠奴的恩惠。
…………
梁國,江陵。
“陛下,襄陽鎮守使曹涓將軍,送來了元廷的使者,如今已在宮外。”
一個梁國侍衛進來稟報蕭隱。
什么?元廷的使者?來干什么?
“不見!朕不殺就不錯了。趕回大都。”蕭隱不耐煩的說道。
戶部尚書徐彧趕緊說道:“陛下,不見元使,反而顯得我大梁沒有氣度,就算見上一見有何妨?探探元廷虛實也是好的。”
散騎常侍董襄出列說道:“陛下,國丈言之有理啊。兩國縱是敵國,也可交通使者。既然元使者來了,那起碼說明,元廷已經承認我大梁。”
趙王蕭焱冷笑道:“董常侍這話好沒道理。我大梁打著反元的旗號,以恢復漢家江山為己任,湖廣是幾十萬將士的血換來的,不是忽必烈送的,為何要元廷來承認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