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丈徐彧和散騎常侍董襄等豪族出身的官員卻很是失望,他們很希望蕭隱能接受大元冊封,定下這藩國名分。
就算害怕李唐,也大可暗中接受嘛。
蕭焱皺眉道:“父皇,元廷仍然勢大,萬不可掉以輕心,魔軍隨時都可能再度南下。眼下,三國抱團取暖,休養生息,共同抗元才是上策。”
蕭隱不悅道:“此等淺顯道理,不需要你來教朕,朕心中有數。你只管做好督糧總管的差事。”
他對這個兒子,是越來越不喜了。一個人說趙王居功自傲野心勃勃他還不信,可要是很多人說,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蕭焱心中一寒,只能幽幽一嘆。他也很清楚李唐的威脅。可現在強元仍然雄踞北方,主力猶存,絕不是和李唐翻臉的時候。
就算翻臉,也要等著李洛翻臉,而絕不能先翻臉,給李唐攻打大梁的借口。
大梁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和平共處的時間啊。這個時間越長,大梁的機會才越大。父皇,你太心急了。
蕭隱此時心里也很不痛快。他每每想到李洛李唐,心中就像是扎了一根刺那么難受。唐軍封鎖長江,將湖廣之北一分為二,梁軍往來江南江北,竟然還需要唐軍水師同意,真是豈有此理。
而且李洛還占了四川,播州的楊漢明也是他的人。這等于把大梁困住了。
也不怪蕭隱。這局面換了誰都會提心吊膽。
而忽必烈的圣旨,更是加劇了蕭隱的不滿和危機感。
江寧,那可是大梁曾經的故都建康啊。可如今,卻變成了唐國的地盤。南朝蕭氏祖墳,可都在集慶路。
看來,必須要想辦法對付李唐了。
“邵忠。”蕭隱點了一個人的名字。
“臣在。”光明軍中護軍邵忠出列。邵忠參加過衡陽大戰和江陵大戰,和董虎臣一樣立功很大,如今也是蕭隱最信重的將領之一。
“邵忠,朕封你為水軍都督,伏波大將軍。洞庭水師歸你節制。你去洞庭后,再招募水軍,打造戰船。這長江之上,終究不能沒有我大梁的水師。”蕭隱說道。
“遵旨!請陛下放心,臣一定大辦水師,讓大梁水師走出洞庭!”邵忠凜然說道,心中卻冷哼一聲。
“高朗。”蕭隱又點了一個名字,“朕之前吩咐過你的大事,你一定要抓緊辦。兩條線,一條也不能松懈。你的暗香會,可要好好用才是。”
“遵旨。”高朗領命。
高朗不但是尚書令,還掌管梁國細作機構“暗香會”,極得蕭隱信任,很多大事,蕭隱都和高朗商量。
雖然蕭隱沒有明說是什么事,但蕭焱已經猜到和唐國火器有關。
對于唐國火器他做夢都想要,但通過試探,發現很難有機會。
唐軍火器兵本來就極少有戰死的,上次江陵亂戰,雖然戰死了一些火器兵,但火器很快就被唐軍收了起來,沒有讓他撿到一件。
要是父皇被李洛抓到把柄,那就麻煩了。
蕭焱不知道的是,蕭隱除了交代高朗,還將竊取火器的事交給了魯王蕭淼。
而魯王蕭淼密報蕭隱,已經有了一些進展。
蕭隱做了一番安排,這才踏實了一些。
蕭焱想了想,還是覺得進言,做一些彌補。
“父皇,唐梁之盟至關重要。兒臣建議,請以襄陽公主和親李洛,結為兩家之好。有了姻親之情,我大梁就會更保險。”
襄陽公主是他妹妹蕭畾。蕭焱曾聽妹妹說,嫁人就要嫁李洛這樣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