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高發地,就是亞洲草原。就是后世,草原也常常爆發鼠疫。
為何?
因為鼠疫病菌往往攜帶在旱獺上(土撥鼠),是鼠疫病菌最喜歡的宿主。絕大部分的鼠疫,都是來源于旱獺,就是后世倭國細菌部隊的鼠疫實驗,也是從旱獺身上提取病菌。
而旱獺,又主要是生活在草原上。
所以,自古以來的游牧民族,就深受鼠疫之害。當然,他們也由此比漢人和歐洲人對鼠疫病菌更有抵抗力。
匈奴人當然不知道鼠疫。但是他們知道病死的尸體能讓其他人得病。所以,匈奴人常常把尸體扔在漢人的水里,藏在漢軍的必經之路上,或扔進漢人的城池。
蒙古人也早就知道,病死的旱獺很危險。所以蒙古獵人在捕捉旱獺時,有個古老的習俗,必須是活蹦亂跳的旱獺才捉。要是旱獺無精打采,他們不但不會捉,還會遠離。
中國歷史上兩次大規模的鼠疫,發生在漢末和金末。
漢末在恒靈時代,北地發生幾次大規模鼠疫,死了很多人。
為何是漢末?有人認為,因為那時匈奴人逐漸內遷,和漢人開始雜居,帶來了鼠疫。
金末,蒙古軍隊圍攻汴京(1232年),半月后撤軍。蒙古軍隊一撤軍,汴梁就發生大規模的鼠疫,造成九十余萬人死亡。
汴京大疫,使得金朝的最后元氣喪盡,兩年后就滅亡了。
為何蒙古軍隊圍城半月城,汴梁就發生鼠疫?
有人猜測,蒙古軍隊將鼠疫病死的尸體,扔進了汴京。
為何蒙古軍隊西征,歐洲就爆發鼠疫?
蒙古軍隊曾經把發黑的尸體用拋石機拋入歐洲城池,由此造成死亡數千萬的黑死病。
蒙古軍隊很多次故意用病死的尸體污染水源。
加上蒙古軍隊嚴格的火葬令,人馬一死立刻焚燒的軍令,說明蒙古軍地很早就知道鼠疫這種瘟疫的可怕,并利用了鼠疫。
看看蒙古軍隊征服的歷史,基本上蒙古軍隊打到哪里,哪里就會爆發瘟疫。
還有一個看似荒謬的說法,塞外胡族為何要髡頭?
有人說是怕被頭發擋住視線,這當然是扯淡。
還有人說,是怕虱子。
漢人難道不怕虱子?歐洲人不怕?為何單單塞外胡族因為怕虱子就到了髡頭的地步?
推測可能是,為了防止帶著鼠疫的虱子跳蚤。
這是草原民族千百年來和疫病斗爭是總結的原始經驗。從而形成了習慣審美。
所以,李洛才猜測是元廷干的好事。
一個帶有鼠疫抗體的人,帶著感染了鼠疫的旱獺,來到臨安。
細思極恐。
“傳令!封鎖全城!立刻昭告天下,嚴防鼠疫!發現可疑的陌生人,立刻逮捕!”李洛站起來。
崔秀寧也咬牙道:“立刻大索全城,只要他沒出城,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來!還有,不要殺!拿口供!”
一道道命令火速飛出皇宮,夜里的臨安城,頓時被驚動。
PS:這章很難寫,今天就到了。蟹蟹支持,不會忘記加更。訂閱再少,我也會好好寫,絕不水文。大家也知道,我連句子里的省略號,都只用三個點。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