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一出,長安百姓頓時一片沸騰。
大唐…定都長安了!
長安城,又成為京師了!
雖然長安人被異族統治一百多年,可他們卻都知道長安的過往,那是的當年做過京師的。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百姓,比長安人更懷念李唐。
婦孺皆知!
哪怕到了后世,西安人仍舊對大唐念念不忘。
“陛下,長安城如今有戶籍人口十八萬五千,僧侶一千三百人,元廷官員家屬家奴兩千四百……”
早有特察局的特務獻上長安城的統計冊簿。
“…官庫存糧八十四萬石,存銀三十七萬余兩,交鈔一百二十一萬貫。這些是準備押往大都的秋稅……”
長安在唐時就有百萬人口,現在卻不到二十萬。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個人口體量,仍然是算是大城了。
李洛看完冊簿,下令將錢糧物資一一封存,然后任命隨軍的新科進士,擔任長安城內各坊的坊正。
另外,任命隨軍的文臣姜布,為京兆尹,組建京兆府衙門。
京兆府專管長安城的民政,治安,一如漢唐制度。不過,官衙的衙役全部廢除,改用唐國的警士。
朱頷稟奏道:“陛下,如今長安已經恢復,關中各地傳檄可定,可關中兵少,陛下是否暫時南歸江陵,等關中安穩之后,再來長安?”
李洛搖頭,“關中初定,百姓未安,局勢未穩,正是因為如此,朕才要親自鎮守關中。”
“韋素擬旨,抽掉警士三千人來關中,調工部營造匠官來長安,準備興建長安宮殿。”
韋素作為新任的御前奉事,很是給力,他領命之后筆走龍蛇,很快就擬定好了圣旨,李洛用印之后,火速送往江陵。
接著,李洛就連下幾道旨意,分遣兵馬去關中各州縣,鎮壓元廷官員,接手地方權力,準備推行均田令。
李洛都沒有時間觀賞游覽城中的著名景點風物,就簽發一道道命令,頒布一道道旨意,忙得不可開交。
第二天,數萬唐軍就分為數十股,以團為單位,分赴各地。
第三天,兩個好消息連接傳來。一是張斂已經占領潼關,關東元軍再也無法進入關中了。第二個好消息是,逃跑的元廷陜西行省官員,大多數都被追上,押送了回來。
就在唐軍占領長安,分兵四處之際,元廷周至縣衙內,知縣王四郎正在長吁短嘆,愁容滿面。
王四郎覺得,自己真是太倒霉了。
他本是川蜀士子,熟讀圣賢鼠的。唐軍占領川蜀后,因為不滿唐廷的科舉內容和授官品級,一怒之下去了梁國參加科舉。
果然,中了進士,做了大梁的知縣。
然后好景不長,他做知縣不到一年,大梁竟然為唐國所滅,自己也丟了官職。
等到想再考唐國科舉,卻被告知,自己因為有貪墨劣跡,竟然沒了考試資格。
他憤怒之下,干脆千辛萬苦來到關中,憑借在關中做官的親戚,以及貪墨來的錢財,好不容易謀取了這個周至縣令的官位。
原本以為,自己在固若金湯的關中做官,終于苦盡甘來了。
可誰成想啊,這知縣才坐了半年,唐軍竟然又打進關中,他的官位…又要飛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