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珦、金崇信、李簽等故高麗大臣,都是松了口氣。雖然平時他們刻意和王賰保持距離,但內心還是希望王賰平平安安,那份對故主的香火之情,始終還是在的。
太史令姚隧微笑道:“陛下,微臣有詩《鼎出》獻上,以為陛下賀。”
唐主很是高興,“姚卿是海內大家,此詩必然不同凡響,朕洗耳恭聽。”
“陛下謬贊。”姚隧對李洛和崔秀寧行禮,又對眾人一個環揖,“在下拋磚引玉了。”
隨即,姚隧繞著雍州鼎,撫須緩緩吟道:
“三皇教化孕華土,五帝奠基育夏方。歷山銅出鑄大器,古朝廟祭始禹王。太虛中藏天地遠,河圖上刻道符長。重光只為唐天子,隱世皆因秦始皇。”
此詩八句,竟然一口氣對仗到底,四處用典,通篇沒有一個鼎字,卻分明在說鼎。雖不用一個歌頌之詞,可褒揚當今皇帝之意卻高大堂皇。此詩之中,鼎已經不是一件青銅器,而是生而有靈氣有道意的神物。
不過,姚隧顯然不喜歡秦始皇。他說古鼎之所以隱世不出,就是因為始皇帝,而之所以重光出世,完全因為大唐天子。雖然是捧了李洛,卻狠狠踩了嬴政一腳。
至于古鼎是始皇帝故意埋葬起來的事實,就被他故意忽略了。
李洛點頭微笑,連說“好詩”。雖然他不認同姚隧對始皇帝的偏見,卻不得不承認,姚隧就是姚隧,此詩比王賰的詩強出一大截。
當下,眾臣紛紛獻詩,不過雖是歌功頌德,卻沒有一首能壓過姚隧的《鼎出》。
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小太子李征,竟然也要求獻詩。
什么?李洛和崔秀寧對視一眼,又是高興又是擔心。
征兒會作詩了?好啊。
可是,八虛歲的孩子,能做出合格的詩么?要是做出一首狗屁不通的打油詩,那就是跌份了。
不利于儲君的形象啊。
“哦?太子如此年幼,也能作詩么?嗯,你倒是念出來給朕聽聽,可不要念錯字。”李洛微笑道。
一句話,就降低了要求,為兒子準備好了臺階:不念錯字就行。
心疼兒子啊。
崔秀寧聞言一笑,也給兒子一個鼓勵的眼神。但是,這當媽的忍不住有點緊張起來。
眾目睽睽啊。有駱賓王在前,誰敢說八歲孩子作不出詩就是理由?
顏鐸也有點緊張。
李征雖然只有八虛歲,身量矮小,可卻隱隱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氣質,他本身就生的俊美可愛,加上氣度尊貴清華,看上去很討人喜愛,如此粉妝玉琢的小美男,也不知將來便宜哪個女子。
卻見李征從容不迫的微微仰頭,聲音清稚的吟道:“大鼎三千斤…”
什么?大鼎三千斤?
李洛的臉色有點尷尬,這首句,太俗白了啊。崔秀寧的笑容也有點僵硬,兩只手開始攪起手指。
大臣們卻紛紛點頭,煞有其事的說“大氣,大氣”。
卻聽李征又念出第二句:“是古不是新。”
這一下,大臣們也不好意思說“大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