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魂魄離散,汝筮予之…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
招魂歌和國殤軍歌當中,一個道官忽然搖鈴大聲喊道:“陣亡將士有靈,托言曰,來生再為大唐而戰!武魂兮歸來!武魂兮不滅!”
“再生再為大唐而戰!武魂兮歸來!武魂兮不滅!”數以萬計的將士一起大喊,聲動天地。
這是唐軍新規定的‘招魂’,是專門在戰場上為陣亡將士做的法事,是唐軍的精神待遇之一。
元軍俘虜們呆呆聽著《國殤》,看著《招魂》,似乎明白了唐軍之所以強大的原因。
戰場送行完畢后,就是收斂遺體。一面面早就準備好的、繡著唐軍戰旗的被單,蓋在遺體之上,顯得肅穆無比。
為了彰顯對陣亡將士的尊重,唐軍下葬袍澤一律穿上專門的戎服,以紙甲木刀陪葬。
而且,陣亡將士還要加一到兩級軍職軍銜刻制碑文。比如一個普通士卒,碑文上要刻什長,什長要刻都頭,都頭要刻隊正。
真的是生榮死哀。
“陛下,墨寶已備,請陛下御筆墨寶。”韋素恭恭敬敬的對李洛說道。
李洛來到臨時搭起的小案前,拿起一支蘸滿墨汁的狼毫,揮筆寫下“大唐信陽烈士陵園”十個大字。這就是陵園的名稱了。
接著,又用楷書肅然寫下一副對聯:
“身獻華夏造盛世,血沃中原復漢家。”
橫聯是:武魂不朽。
唐主的字渾然大氣,法度恢弘,此時完全就是大家之筆,已經極為可觀。就是后世書家,也只能說好。
李洛寫完,御筆墨寶就被韋素請了下去。
接著,韋素又請旨如何處置戰死元軍尸體。
“火化了,骨灰葬在一起。就寫陣亡元軍之墓。就讓他們,陪著烈士陵園吧。也好為后世之殷鑒。”李洛說道,一邊寫下“陣亡元軍之墓”六個大字。
同樣寫了一副對聯:
“折戟含恨葬異壤,殞命悲秋思大漠。”
橫聯是:何必當初。
“陛下氣度恢弘,深謀遠慮,真是天可汗的胸懷!”韋素等人說道。
“酒來!”李洛喝道。
須臾間,美酒獻上,李洛手持酒杯,對著唐軍將士遺體,就這么一屁股坐在地上,緩緩說道:
“諸卿啊,你們有的是江華時就跟著朕的鄉勇,有的是海東時跟著朕的團丁,最晚的,也是跟了大唐兩年的西北漢子。”
“你們,有的是漢人,有的是女真人,還有契丹人,黨項人,吐蕃人,蒙古人…你們,都是華夏兒郎,是朕的忠誠衛士,是大唐的子弟兵啊。”
“可是如今,你們累了,你們躺在地上,血流干了,秋風起了,朕…怕你們,怕你們夜晚寒冷啊。”
“陛下…”將士們一起跪下,一個個淚如雨下,“陛下何須如此啊。”
李洛淚目繼續道:“你們很多人,上有老母,下有孺子,更多的人,還沒有家室,這便就斷了香火。為了大唐,你們還如此年輕,就這么去了。朕,對不住你們啊,朕沒能讓你們看到,那光復中原,再生盛世的一天吶!”
“陛下…”諸將哽咽的幾不能言,只能飲泣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