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讓你自由出書,但你書中不可詆毀朝廷,詆毀當今圣上…至于其他,你想說就說,想寫就寫。
你要是說了不該說的話,哼哼。
崔秀寧瀏覽完《大唐旬報》,微笑著點頭說道:
“張卿此報,辦的很是妥當。接下來,就先刊印十萬份,發售天下。要是發售的好,第二期就增發一倍。發售的不好,第二期就要減少分量,先試試水再說。這辦報紙,朝廷固然不為掙銀子,可也不能虧錢來辦。”
“遵旨!”張養浩領命道,神色頓時變得輕松起來。
妥了啊。皇后陛下很滿意。
崔秀寧繼續道:“所謂旬報,當然是每十日刊印一次。自今日起,一月三旬,以旬六旬七作為雙休日,各地官衙除了值班官員,雙休日就放假休沐。”
“除此之外,學堂旬六旬七也要放假,包括匠師,軍中將士。凡是吃朝廷俸祿的,旬六旬七全部雙休。不過,不與佳節相加。”
崔秀寧這么干,其實就是一月休息六天。加上元旦(春節八天)、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國慶、冬至、圣壽、飛升(黃帝飛升日)、光復這十二節共十八天,理論上全年共休沐九十天左右。
但其實沒有,大概只有八十多天。
因為大唐的休沐制度,節日逢假日不相加。倘若清明剛好是旬六,那不好意思,并不是旬六旬七加國慶休沐三天,而仍然是兩天。
這當然遠不如后世。
可是和前朝比起來,又要好些。
漢唐一般是五天一休,說起來一月也是六天。可漢唐等朝,沒有那么多放假的節日。
吏部官員立刻記下皇后的話,作為今后的考勤標準。大唐官員,可是要打卡上班的,也就是親筆簽到,親筆簽退。
若像宋朝那樣想幾點到就幾點到,想幾點走就幾點走,不行。
你要在考勤上弄虛作假也行,那就是留給同僚的把柄。誰要是舉報你,那就不是小事。別人舉報有賞,你被舉報有罪。
唐廷眼下的官場風氣,在道家倫理的影響下,舉報告密已經不是不義之事,反而是光榮。因為舉報者的行為,被定義為“衛道”,是君子所為。而包庇隱瞞不法,就扣上失貞叛道的帽子,是小人所為,和被包庇者一樣治罪。
在這樣的大勢下,誰要想像宋朝官員那樣幾天不上班還照樣領工資,同僚之間相互通融掩護著搞曠工,絕無可能。
只要不是病假和喪假,所有請假都要扣錢。曠工早退扣錢,上班不務正業扣錢。扣得錢干什么?朝廷不要,而是分給其他同僚,獎勵給舉報的衛道士。
大唐的官員待遇的確很優厚,前提是你要守規矩。
或許是很多大臣想到這一層,于是禮部侍郎王期忽然出列奏道:
“皇后陛下,微臣聽聞,朝野有所議論,有人說大唐民間官場告密成風,更甚武周之時。就算升斗小民,也敢請人寫舉報信,投之銅簋。甚至,有民間社團,專門偵查官員之陰私,以圖賞金,竟為職業啊。”
“微臣擔憂,這長此以往,恐怕…恐怕…”
“恐怕什么?”攝政皇后問道。
王期身子一顫,抬眼一打量,發現皇后正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
“恐怖人心日益不古,假公濟私,羅織罪名,以至于人心惶惶,這不是失了朝廷的本意么?”王期硬著頭皮說道,一顆心陡然就懸了起來。
此時,這個堂堂侍郎恨不得給自己一個嘴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