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朝拜已畢,接著就是四個內藩諸侯國的朝貢使,依次上前朝賀,宣讀賀表。
首先,是梁國朝貢使。
“微臣大唐梁國朝貢使周綱,叩見高明光世…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微臣綱,代梁王殿下,伏請陛下圣安,祝我大唐國泰民安,千秋萬年!”
“梁國上朝廷黃金一萬兩、象牙百斤、安息香百斤、胡椒三百斤…”
皇帝的聲音猶如從云端傳來:“梁王可好?”
周綱恭敬萬分的回道:“回陛下話,梁王甚好,謝陛下垂憐。梁王殿下說,明年元旦,敢請親自來長安入朝覲見。”
“好。”李洛微微點頭,“準梁王所請。說起來,梁王也是朕之故人,倒是多年未見了。”
接下來,宋國、衛國、理國朝貢使依次上殿朝賀,送上貢品。
殿內殿外的滿朝文武,看著內藩朝貢使恭恭敬敬的樣子,不禁都是與有榮焉。
之后,禮部尚書宣讀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梁理宋衛四國,以大唐公爵之國,封藩海外,教化夷狄,光大諸夏,有功于朝……乃加梁王、理王、宋王、衛王為太保,特進光祿大夫,檢校司徒。”
“謝陛下!”四大諸侯國朝貢使一起下拜謝恩。
太保是一品勛官、特進光祿大夫是一品散官、檢校司徒是一品贈銜。這三者都是很難得的,三者兼得就更難了。
就是大唐第一重臣的文天祥,也只有太師勛官和太尉職官,而沒有特進散官和檢校贈官。
接下來,就是六個外藩使臣了。
內藩代表叫朝貢使,外藩代表叫使臣,稱呼都不同。
就是他們的自稱,也和內藩朝貢使不同。
“下國朱羅國使臣羅摩戈,拜見大唐皇帝陛下…”
自稱下國,而不是大唐某國。
朱羅國使臣按照之前的《洛陽和議》,奉獻了約定好的貢品。包括耕牛五萬頭,黃金一百希爾(每希爾900克),名貴特產九種。
雅達瓦等國使臣也按照《洛陽和議》敬獻了禮單。
大唐又多了二三十萬頭耕牛。
這把不算,洪武五年《洛陽和議》約定的六國戰敗賠款,這次也交割兌現了。
六國王室忍著心痛,備齊了一萬希爾的黃金,十萬希爾的白銀,送到長安。五十萬石糧食,也運到了南洋唐軍軍港。
禮部官員當殿代表皇帝下令,要求兵部釋放八萬多天竺戰俘,完成大唐在《洛陽和議》中的承諾。
唐廷上下所有的官員都心中喜悅。
戶部驚喜大量的耕牛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