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信這個邪!”孫亞男看著凱曼酒店公關部的工作人員一臉認真的拒絕,心里可不愿意就此放棄。
自從5年前進入濱海晚報社工作,孫亞男的表現就像她的名字一樣,一點都不亞于男人!無論是一線采訪還是熬夜編輯,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只用了五年時間,孫亞男就已經成為了濱海晚報社生活服務版塊的首席記者,活躍在濱海的大街小巷。一般來說,濱海出現任何群眾身邊發生的大小事,人們都能夠在第一時間看到孫亞男和她的團隊。
這一次,有年輕女子從風景名勝地外白渡橋跳下蘇州河輕生,恰巧被路過的兩位行人及時救助上岸,而施救者卻悄然離去。
這件事從頭到尾都充斥著各種新聞要素,無論是年輕女子輕生背后的故事還是施救者本身,都會引起讀者的關注。
為此,孫亞男在今天早上找到還在醫院住院觀察的落水者余慧,對她進行了詳細采訪,掌握了詳細的第一手資料。
不過,在尋找兩位施救者的過程中,原本無往不利的記者證,卻被凱曼酒店視若無物!
根據凱曼提供的資料,救人者之一杜武是凱曼酒店的安保人員,見義勇為,值得全公司員工的學習。
至于另外一個施救者,凱曼死活不肯透露,也就意味著他應該是凱曼的客戶,才會招致凱曼方面的嚴格管理。
孫亞男并不是警察,無法調用其他單位的監控設備以及酒店登記系統,因此要弄清顧飛的身份,實在不容易。
“去找社區、派出所幫忙!”
沒有太多的思索,孫亞男的反應極快,這些年她也算是歷練出來了!
這時候,孫亞男的記者證就發揮巨大作用了,外灘社區以及派出所紛紛派出人員,加入了孫亞男的聯合調查小組。
畢竟,轄區內涌現出‘見義勇為’的事跡,其實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大家幫起忙來也就盡心盡力了。
袁菲倒是想極力避免客戶信息泄露,但是這種情況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了。
“顧先生,事情就是這樣,為了避免媒體對你們的騷擾,我們能不能將顧飛的身份信息透露出去?”在顧家租住的那間行政套房里,袁菲深深地鞠躬,向顧建業一家道歉。
“不要緊!”顧建業搖搖頭,說道:“這種事情瞞是瞞不住的,只是我們沒有想到媒體的反應這么快!”
顧建業并沒有意料到濱海媒體的行動力如此強大,他還以為救人的波瀾很快能平息呢。
不過既然記者要采訪,就讓他們去采訪顧飛算了,反正顧飛接受過桂西電視臺和其他幾家大型媒體的采訪,經驗豐富。
再說了,‘見義勇為’稱號獲得者對于剛上大一的兒子有著深刻的意義,顧建業自然是要給顧飛創造條件。
正在散步的顧飛猛然打了個冷戰,暗自嘀咕:“究竟是誰想我了?”
顧飛并沒有意識到,自家父親啟動了坑娃模式,將媒體記者往顧飛身邊趕。
因此,當顧飛被媒體瘋狂追逐的時候,也是嚇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