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戰術打破了傳統足球理論對防守和進攻的絕對區分,使進攻和防守融為一個有機整體,大幅度增強了球隊的攻擊性和整體性,使足球運動變得更流暢,并增強了對抗的激烈程度,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足球運動的觀賞性。
別看現在的三獅軍團在世界杯上是人見人欺,就連在最近的2008年歐洲杯預選賽的比賽中也是磕磕絆絆,但是一百多年前的英格蘭隊,那是無敵的存在。
縱觀歐洲足壇的歷史,若不是紅軍利物浦和英格蘭的球隊在八十年代被歐足聯禁賽,恐怕奪得歐冠冠軍最多的聯賽就沒有西甲什么事情了。
現在隨著英格蘭職業聯賽的不斷發展,英格蘭足球正在逐漸回到世界足壇的主流,只能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來形容。
雖然‘全攻全守’的戰術是英格蘭人發明,但是真正將這項戰術發揚光大的卻是荷蘭名帥米歇爾。
荷蘭名帥米歇爾斯師承雷諾茲,將全攻全守帶到了荷蘭國家隊和阿賈克斯,與其他足球體系防守與進攻分工鮮明不同的是,在全攻全守體系中,場上的所有隊員需要同時擔當進攻和防守任務,因而對技術和體能有很高的要求,在1974和1978年世界杯上,采用這一戰術的荷蘭隊兩次獲得亞軍。
在1976年的南斯拉夫歐洲杯上,克魯伊夫帶領的荷蘭隊也有著出色的表現,只是在加時賽中惜敗于最后奪冠的捷克斯洛伐克,止步四強。
而在俱樂部層面上,阿賈克斯依靠全攻全守的戰術,在20世紀70年代創造了隊史上最為輝煌的十年,除了5次聯賽冠軍之外,球隊還攬下了3次歐冠冠軍和一次洲際杯冠軍。
1971年-1973年,阿賈克斯在國內聯賽不斷創造連勝的同時,在歐冠賽場上也是所向披靡,他們奪得三連冠,成為了皇馬之后第一支實現歐冠三連冠的球隊。
阿賈克斯的巨大成功讓米歇爾對于‘全攻全守’戰術充滿信心,他以阿賈克斯主力陣容為骨干組建的荷蘭國家隊在1974年的德國世界杯亮相,震驚世人!
米歇爾將四名后衛位置大幅度推前,布下越位陷阱,令大部分球員都集中在對方半場內進行活動。正是因為大部分球員都在對方半場內活動,令前場球員活動空間不足,所以前場球員不得不利用其個人能力或球員之間的互動,自行創造出更多的空間,而這一行為,往往就會讓對手無所適從,到察覺問題已為時已晚。
在克魯伊夫的帶領下,荷蘭隊第一次闖入世界杯決賽,在決賽中和東道主西德隊展開了激烈甚至殘酷的廝殺,給全世界的球迷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1974年7月7日下午4時,令人窒息的決賽開始了,緊張的氣氛竟然使工作人員忘了插角旗。
一開場,荷蘭隊員經過眼花繚亂的16次配合之后將球傳到克魯伊夫腳下,只見這位荷蘭飛人帶球接連盤過西德隊幾名隊員闖入禁區,正要起腳射門,被西德隊的霍內斯絆倒,英國裁判毫不猶豫地判罰點球,荷蘭隊前衛內斯肯斯一蹴而就。此時離比賽開始才55秒,創造了世界杯賽史上進球最快紀錄。
荷蘭隊搶開局打了西德隊一個措手不及,更令人吃驚的是西德隊員竟然連皮球的影子都沒碰到過。
但是,擁有強大實力和反敗為勝“光榮傳統”的西德隊并不驚慌,繼續嚴謹有序地進行比賽,場上勝負天平開始逆轉。25分鐘時,西德隊也用突破獲得一次點球良機,由布賴特納操刀命中,還以顏色。43分鐘時,貝肯鮑爾從后場發動快攻最后由西德隊的射門機器穆勒在12米處得球后轉身射門,皮球擦柱而入2:1!先失一球不到30分鐘就將比分反超,這就是西德隊王者實力的體現。
下半場,比分落后的荷蘭隊破釜沉舟地展開全線反撲,但西德隊員們眾志成城穩守反擊,保住了勝果,第二次捧得金光閃閃的世界杯。終場哨響,慕尼黑體育場像火山一般爆發了,吼聲響徹云霄,人們通宵達旦地慶祝,啤酒銷量直線上升。
那屆世界杯被稱為“革命性的世界杯”,西德隊捧走了金杯成為了繼巴西之后的足壇新王者,荷蘭隊卻成了悲情的“無冕之王”。
多年以來,“全攻全守”的名頭一直都是荷蘭隊、阿賈克斯甚至巴薩在把持,其他的球隊哪怕想要復制這種戰術,也沒有辦法找到可以適應這項戰術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