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何言風依舊有課,不過不是唐國歷史,而是音樂創作與賞析。
“說實話,開這樣一堂公開課,我還是挺惶恐的。”站在講臺上面,看著底下人滿為患的教室,何言風自嘲地笑了笑。
這不是自謙,而是此刻他內心的真實寫照。
何言風雖然這么說了,不過目之所及,教室里面依舊是一雙雙期待加崇拜的眼神。
“眾所周知,我壓根就不是學音樂的,寫歌只是我的興趣愛好。”他繼續苦笑,“事實上,我并不會音樂教學,所以你們也別抱太大的期待。”
“我會把我的創作經驗分享給你們,但怎么靈活運用到自身的創作之中去,需要你們自己琢磨。”何言風攤了攤手,袒露實情,“但只要是我知道的知識,我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希望你們踴躍發言。”
對于一個非音樂畢業的老師來說,要去教音樂,心里多少會有幾分忐忑。
何言風的操作就是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告訴學生們,避免他們期待太高,形成落差。
相信有了心理準備之后,接下來即使自己偶偶拉了胯,學生們也能理解。
何言風在講臺上面侃侃而談,給學生們打預防針,不過底下學生們的注意力卻不在這方面上,“何老師,在您的另外一堂課上面,您承諾出去了,整個學期表現最優秀的學生,可以獲得您的一首原創歌曲,不知道我們這邊……”
那學生說著,眼中流露出濃濃的期待之色。
何言風看向那學生,哭笑不得,“咱們這堂課學的就是音樂創作,拿歌曲去鼓勵歌曲創作不就相當于拿糧食去激勵人種糧食,哪有這樣的事情。這么做只會造成更加明顯的貧富差距,因為我相信,在這堂課上面,如果是表現最為突出的學生,那么他/她的創作能力肯定也是最出類拔萃的,根本不會缺歌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掃視教室一圈,“我希望這個學期結束,你們收獲最大的是……自己創作的歌曲。”
回應了這個學生的要求之后,何言風沒有在這個內容上面繼續,開始轉移話題。
“說說吧,我為什么會開設這樣一門課程,這門課程為什么叫音樂創作與賞析?”他開始自問自答,“和你們想象的可能會有很大的出入,我之所以會開設這門課程,純粹就是你們音樂學院的于長青院長趕鴨子上架。”
“哈哈……開個玩笑!”活躍了一下氣氛,他繼續往下說,“其實是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創作理念和經驗。”
“這門課程之所以被命名為‘音樂創作與賞析’也是我的一個創作理念的體現……”
接下來,何言風開始聊自己的創作理念。在他看來,只有先賞析,才有后創作。
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賞析音樂,理解音樂,才能去創作音樂,這也是他素來重視基礎的一種倡導。
這個學期,開設這門課程,如果能夠向學生們灌輸這個理念,改變他們的思維,就是最大的收獲。
……
時間一晃來到三月一號,這天,是個大日子,至少對何言風和阿依慕來說就是如此,因為他們正式入住溫馨小筑了。
本來年后就可以入住了,因為各種零零碎碎的事情耽擱方才拖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