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遠不及從前。
但劉玉玲還是發出了嘆服的聲音。
她之所以嘆服,主要原因有兩點。
其一就是何言風的創作速度。
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把歌曲創作出來。
而且還不是一首,而是兩首,這個速度,足以用驚世駭俗來形容了。
即使這是何言風口中的“模式化”歌曲,那也不是這么產的。
否則怎么不見別的作曲人能有這樣的創作速度。
說白了,還是何言風天賦異稟。
第二點,就是何言風的創作精準性。
這首《我們不一樣》雖然質量一般,不過卻是完美契合“網絡歌曲”這四個字。
可以說,何言風寫出了網絡歌曲的精髓。
簡潔明快的曲調,朗朗上口的歌詞,還有那么一兩句吸睛點,這樣的歌曲,可以說是標準模式的網絡歌曲。
單就網絡歌曲而言,它的“質量”絕對比《沒離開過》好得多。
這首《我們不一樣》絕對有小火的潛力,如果宣傳給力的話,大火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也是劉玉玲情緒變化的根本原因。
剛開始的時候,她皺眉,那是根本不相信,這樣的歌曲會是何老師創作的。
不過很快她就反應過來了。
這才是何老師真正高明的地方。
就像厲害的設計師,總是會根據客戶的需要打造完美契合的戶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藝術性和深度。
畢竟即使是再有創意的毛坯房,也無法滿足廣大農民對小洋樓的需要。
現在,何言風就相當于直接給了他們最“俗氣”、最“土”的“小洋樓”。
安撫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劉玉玲開始把注意力放到一個音頻文件上面。
光是剛剛那首《我們不一樣》就給了她不少的欣喜,所以此時此刻,對于剩下這首《學貓叫》,她的期待值也是被拉滿的。
點下播放鍵,她再次認認真真地聆聽了起來。
有了上次的“鑒賞”經驗,這次,小富婆有經驗多了,至少表情管理沒有失控。
很快,這首《學貓叫》也是被聽完了,同樣的,劉玉玲亦是聽了三遍。
等到聽到之后,她瞬間覺得,自己剛剛的嘆服,有點草率了。
這會兒再嘆服,似乎更加的貼切了。
如果說,《我們不一樣》是一首標準的、優質的網絡歌曲,那么《學貓叫》這首歌就是有魔性的歌曲。
劉玉玲知道,這種帶著魔性的歌曲會有多可怕。
比如之前的《老鼠愛大米》。
比如之前的《小蘋果》。
這類歌曲,最大的特點就是易傳播。
有時候,只要熱度起來一點點,就會像病毒似的傳播出去。
而很顯然,這首歌《學貓叫》,在劉玉玲看來,這種特質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