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屋子里的幾位當事人外,沒有人知道許昂與霍剛他們究竟談了些什么。即使有人去問曾經一同受邀的包玉,包玉也只是以商業機密來推脫。
開玩笑,人包玉雖然沒選擇參與進去,卻也不代表他要把消息泄露。
都說買賣不成仁義在,事情包玉雖不參與,卻不意味著他要交惡許昂。
而且這種事若是從他口中透了風,以后誰還敢讓他參與大事。
到時候別人的核心圈子都把他排除在外,包玉還要不要混了?
只有人知道在霍剛他們離開的時候,許昂領著一個叫趙小呆的女星在相送。
要是放在哪怕三個月之前,趙小呆是誰港島人沒幾個知道。可隨著無間道的上映,趙小呆的名字就開始為港島人所熟知。
這倒不是說趙小呆的表演有多為港島觀眾所喜歡,實在是無間道這部電影太符合港島觀眾的胃口。觀眾喜歡的電影,又有本地的大牌明星加入和努力宣傳,票房想要不好都不行。
本來港島電影人中有不少人感覺港島的電影在沒落,正擔心什么時候這個雷會爆,讓港島的電影連表面輝煌都維持不住。
沒想到許昂編劇并導演的一部電影會這么炸,無間道上映兩周港島本地的票房就突破了兩千萬港幣,到它下映的時候票房已經突破了五千五百萬港幣。
這可是九七年的港島,這時候的港幣可比內地流通的華夏幣要值錢。
何況能在港島本地賣出五千五百萬票房的電影,在港島電影沒落之前它極具影響力的東南亞等地的票房會更高。
要知道很多港島的電影都不是指望本地的票房賺錢,而是靠著東南亞那些國家的收入。
往往是港島本地票房不好的,東南亞等地的收入未必差,但港島本地票房高的,后者卻一定很高。
若是無間道這種能打破票房記錄的大爆級電影,收入更是高到離譜。
對港島的電影人來說,錢固然要賺,但這不是讓他們興奮的地方,讓他們歡欣鼓舞的是無間道票房的大爆讓他們看到了拯救本地電影市場的希望。
看來警匪片并沒有過時,我們以為的本地票房將會枯竭,觀眾會大量流失,只是因為電影拍得不夠好,無法勾起觀眾掏錢走進影院的意愿。
有人自覺找到了拯救港島電影的秘訣,卻忘了好的電影誰都想拍,問題是好電影并不是說有就有的。
很多時候導演和演員都一致看好的電影,上映后的票房卻慘淡無比。
港島電影早就過了人才井噴期,別看現在花團錦簇,那是烈火烹油。活躍的都是老面孔,新面孔并沒有加入多少。
就港島那種一種題材火了后無數跟風者為了賺快錢,蜂擁而至的他們在極短的時間內拍出大量粗制濫造的玩意兒,讓觀眾看這種題材看到吐,連看電影的意愿都失去了。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幫觀眾戒電影。
聽說過戒煙戒酒的,幫人戒電影,港島的影視人也是會玩。
他們這么作大死,港島電影不死都對不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