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方淑英的患得患失,許昂倒是一點也不擔心。
他寬慰方淑英:“媽,都什么年代了,哪還有那種事?國門都開發那么多年,國內的民營企業多如牛毛,上面的態度早明確了。改革開放是基本國策,華夏的開放之勢屬于順應時代,上頭怎么可能容許開歷史的倒車?”
“再者說了,斗爭我也得某些壞分子有那本事才行。給我戴高帽子,拉我去游街,他們有那本事么?”
這就是知道未來走向的好處,能準確的摸到時代的脈搏,走最正確的路,而不用擔心入了歧途。
且不說開放之初的國內,便是到了九七年,國內依舊有許多有真本事的大才在貓著,于小地方茍著不敢冒頭。
這些人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那一段特殊時期讓他們怕了,慫了,他們只有真正確定了上面的態度,才敢放心大膽的干。
許昂想著:或許上頭在明年開啟大整頓,讓國內企業職工的鐵飯碗不再鐵,也有著這方面的考慮。
一個國家想要發展,除了需要好的政策與上面提供的適合發展的環境外,還得有足夠多的人才。
沒有人才,你政策再好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你呀,別太自滿,做人做事還是得謙虛小心,免得遭人算計吃大虧。”
方淑英告誡許昂,讓許昂不要把話說得那么滿,上面怎么想的豈是他們這些平臺老百姓所能揣度。
“最好還是給自己留條后路。”
方淑英很擔心。
他們家越有錢,她就越擔心。
在方淑英的心里,他們一家人只不過是平頭百姓,哪怕兒子許昂能賺錢,會賺錢,與掌握權力的官員相比也不在一個階層。
都說破家的縣令,滅門的令伊。
老祖宗既然說過這樣的話,還一代代的把這話給傳了下來,自然是有它的道理。
“所以啊,你和璐璐的事要早些辦。”
許昂萬萬沒想到,方淑英竟然在這里等著他。
老媽,你這手突襲玩得漂亮,一下就把我腰都給閃到了。
許昂揉著眉心,他算是發現了,方淑英身上有著華夏家長的共性。
當自家孩子在讀書的時候,他們整天告誡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好好學習,不要為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分心,尤其是不能早戀。
可是,等到了孩子讀完書,他們又會催著孩子趕快結婚,巴不得孩子一畢業天上就掉下個處了好幾年的對象來。
“你說你都xx歲了,怎么還不談戀愛,還不結婚?你瞅瞅隔壁那啥家的那個誰,孩子都打醬油了。人家跟你年紀差不多大,為什么你一點動靜都沒有,他卻當了父母?照我說,責任肯定在你。”
巴拉巴拉的一大堆話,如山呼海嘯,又如暴雨傾盆,朝你砸了一遍又一遍。
如果你要是敢回嘴,說什么你說的那個人高中畢業就進入社會工作,而不是如我一樣去讀了幾年大學,又或者是是你讓我好好學習不要分心,更不準早戀,我這都是按照你的吩咐做事之類的話,那等待你的絕對不是好事。
也許你能在惱羞成怒的家長那里再一次體會到完整童年的快樂,讓你感動得稀里嘩啦,一動也不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