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駛在比佛利山莊的道路上,吳白鴿與盛田說著話,在討論著之后與許昂見面時要如何做。
見面?
是的,就是見面。
反正在吳白鴿心里,許昂是晚輩,他是長輩,哪有長輩上趕著去拜訪晚輩的道路,上下尊卑還要不要了。
呆灣這個地方相對于進行過改革的內地,其留存有太多封建的糟粕。這些糟粕不只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方面。
它們能在思想上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處事模式,卻讓人兀自不知道。
由此可見,精神領域的戰爭殺人不見血,很多時候你成了別人的俘虜都不知道。
精神領域與物質領域不一樣,它無形無質,想要影響到人便需要載體。
這個載體便是文化。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影視業正展現出驚人的活力和影響力,以前大家用了幾千年的書籍反而有被淡化的趨勢,于是文化之爭就由書籍做主要載體的戰場慢慢轉到了電影電視上。
也正因為如此,十一區的人才會如此看中影視業,在收購了哥倫比亞公司之后,他們哪怕是每年都在貼錢,也依舊在堅持。
好歹哥倫比亞公司也是好萊塢七大之一,它所能產生的影響力又豈能是每年虧的那點錢所能相提并論。
盛田昭夫相信,不只是他們十一區看明白了這哥道理,那來自華夏的許昂亦是看得明白。
只不過兩者的區別是,索尼收購哥倫比亞影視之后幾乎賺不到錢,很多時候還在拿母公司的錢去補貼它。可許昂的匹克斯,也就一小小的工作室,卻能打把的美鈔賺著,每出一部電影都能賺到手軟,股價也跟著蹭蹭蹭的往上漲。
盛田昭夫想不明白,同樣是兩個肩膀扛一顆鬧大,憑什么許昂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他們這么多十一區的精英,那么多的人才,為什么也就勉強維持生活的樣子。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難道就這么大嗎?
對于匹克斯工作室出一部電影賺一部,賺一部電影股價漲一次的情況,盛田昭夫看得眼熱。
他想著:同樣是華夏人,同樣是華夏導演,許昂能在好萊塢那么成功,沒道理吳白鴿不行。那吳白鴿成名可比許昂早得多,拍出來的經典也比許昂多,許昂能成,我們只要給吳白鴿足夠的支持,我們也能賺。
盛田昭夫這些時日已來與吳白鴿走得那么近,也是因為他有了這樣的想法。于吳白鴿來說,能多一條路他不可能拒絕,反正他做電影花的是投資人的人,而不是用自己的錢拍電影。拍的時候他只要用了心,哪怕老米這里的觀眾不喜歡,也不是他的責任。
再者說了,他吳白鴿來好萊塢之后也是有過高光時刻的,拍的電影也給電影公司賺了不少錢。
之前拍的電影能賺錢,之后肯定也能賺。
作為一個國際大導,吳白鴿就是這么的有信心。
為了自己下一部電影能拉到足夠的投資,吳白鴿才愿意動用自己的關系,先給許昂做出了承諾,許諾了曉曉傳媒的藝人在下一屆的金馬上能有斬獲。
“我們到了,盛田先生。”
兩人正說這著話,車已行駛到許昂在比佛利山莊的豪宅大門前。
通過車窗盛田昭夫看到早已侯在大門旁的安保人員打開了大門,讓他們的車開了進去。
等到車輛駛入,盛田昭夫和吳白鴿下了車后,他們看到許昂正在一兩百米外的屋前沖他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