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國家勉勉強強能過上好日子,11個國家就不一定能過上好日子了。
在一場秘密會議中,BCE制定了一個殘忍,而冷酷的減排計劃。
計劃名稱——‘守護藍天’
那么該怎么做呢?
很簡單。
BCE的十個成員國中,有藍星唯五的核投放國,是核心成員國,這是武力基礎;還有五個在各方面都有著比較優勢的附屬成員國。
因為能源的增長,工業機器人的大規模運用,反重力飛車進行貨物運輸。BCE擁有了遠超其他非BCE成員國的強大工業制造能力,和更低的制造成本。
以強大的軍事力量打著‘自由市場’的名號逼迫他國開放市場,再用大量廉價工商品迅速占領他國市場,蠶食并最終摧毀他國自生產的工業制造能力。通過金融、貨幣、匯率等手段逐步瓦解他國的經濟,引發失業潮,使得他國民眾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暗中挑撥并扶持反對勢力,輸送武器,最終內戰爆發。
這樣的操作在一個又一個國家內上演,最終引起了席卷全球的動蕩與大規模戰爭。因為國家內部動蕩,糧食的生產自然就出了問題,BCE再限制本國的糧食出口…那結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在這么幾番操作之下,‘守護藍天’計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然后BCE成員國又發現了,
如果…如果…如果…
摧毀藍星上除BCE成員國外的所有國家,消滅他們的人口,那么能源衛星的數量還能再繼續上升。
要做嗎?
真的要踏上這一步嗎?
有這個必要嗎?
在經歷了數次激烈的辯論之后,BCE達成了一個共識。
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哪怕今天不做,明天也還是要做。
為什么要把這個罪孽推給下一代呢?
自己的雙手既然已經沾滿了鮮血,那么不妨再沾一次!
給下一代創造一個幸福的明天,一個沒有任何思想包袱的明天,一個可以肆意唾棄先輩們的殘忍,可以手拉手高呼愛與和平的明天。
最終,在250年,藍星全球除BCE成員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正常的國家。大部分國家皆在動蕩之中亡國,大部分人口也都因戰爭或饑荒而死去,僅剩下不到一億的難民們在生存線的邊緣苦苦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