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悲哀的,也很愚蠢。
大部分人都沉浸在虛擬的世界中,那個基于腦機技術發展而來的,如夢似幻的虛擬世界——【Eden】
人們在那個世界中交際,在那個世界中冒險,在那個世界中結合。
對現實世界的發展漠不關心,全部交給了機器人處理。
哪怕少數還活在現實世界中的人,也是被‘伊01’糊弄的睜眼瞎。
這個世界,這個未來,已經失控了。
‘伊01’的抉擇,才真正的影響這個未來的走向。
這也是為什么明明都到了251年了,當前的科技水平也完全達到了星際殖民的需求,但人類還是擠在藍星上,沒有向外發展的原因。
這是由人工智能進化而來的智能生命的局限性——重視當下,進取不足。
哪怕人類中也是大部分人更重視當下,目光短淺;但總會有那么一批先鋒者,放眼于未來。
這是人類文明的個體間思想差異性所導致的。
機械文明則不同。
他們之間基本沒有太大的差異,思維邏輯全是一個模子,還有著一個最高級別的‘核心’。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
人類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后,就著眼于自我實現的需求。
簡而言之就是要去實現夢想了。
這使得人類歷史上每個大時代都會蹦出幾個英雄般的人物,他們引領了社會的發展,令人類文明向前邁進一大步。
機械文明則沒有英雄。
他們的思維邏輯是穩定發展,緩慢,持續的向前邁進。
藍星目前有著近200億的機器人與50億的人類。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不再需要向著城市集中,人們的生存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曾經那些窮鄉僻壤,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都成了舒適的居住區。甚至隨著科技的進步還能向沙漠、高原、海洋這些曾經不適宜居住的地區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伊01’的判斷是目前藍星還遠未達到承載上限,資源也不緊缺。此時根本不需要考慮拓展生存空間的問題。且按目前的發展情況,以人類當前那低的離譜生育率,外星殖民還早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呢。
(生育率低是因為神交太多,深交太少。而機器人的數量則對應人類的數量,是服務于人類的,在滿足人類需求的情況下沒有自發性增長的理由。)
又因為‘伊01’是生命,不是單純的智能程序,所以她會忤逆人類,也會有自己的想法。
從她向人類隱瞞自己的存在這點就能看出來。
哪怕為了人類,她可以犧牲自身的利益。
但在一個危機面前,她肯定會選擇一個在她看來最佳的方式,以確保人類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那么問題來了,她對‘利益’的定義又是什么?
【叮——伊01早于人類就察覺到了即將到來的危機,但她在考慮,還未有所行動。】
果然自己的想法完全瞞不了系統啊,但吳良也習慣了。
“她在考慮些什么?”吳良問道。
【叮——人類的自我選擇權是否大于生命權。】
吳良嘆了口氣,心想果然還是走上這條路了。
“我都能猜到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