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華國本國的研究所與那43所特殊研究所外,華國不承擔其他研究所的建造費用與科研費用,僅僅只是提供一個場地,得到的成果也與華國無關。但華國有這些專利的使用權利。(要花錢的,華國能用,但是要花錢買使用權。專利費也必須是最低,但只比別人低一塊錢也行)
這是真正的科研圣地,有著世界上最尖端的科研設備與設施,而‘智能核心’的本體也被安置在這里,就位于島的中心區域。
這里也并非只研究物理,而是涵蓋了人類已知的所有的科學研究。(理科)
島上人員總數達到了一百多萬,除了學者外就是他們的助手。并沒有其他的一般人,但有數百萬的機器人作為服務人員。
這里屬于非常純粹的科研之地,外面的人想進來限制很多很多。就連這些學者的家人,如果沒有達到某種程度,同樣沒有資格讓家人進來,并且哪怕有資格讓家人進來,也不能待太長時間。
總而言之,想要永久地待下去,就必須具備某種資格和達到某種條件。
像鐘林這種科研人員,他本身不具備來這里的資格,而他的導師也沒選擇他成為自己的助手,所以就只能在外界夢想著有朝一日能來到這里。
而一名學者最多可以無條件選擇兩名助手,其他的助手只能從有資格以助手身份進島的人里面挑選。
不過能以助手身份進來的,本身實力也不會差到哪里去,都是來自全世界各個著名院校的最頂尖的一批畢業生,他們只是資歷比較淺而已。
整個宜州島從太空望去是一個大體規則的圓形,這個不是秘密。鐘林坐在飛車里感覺是一直朝著島的最中心駛去。
一路上,鐘林透過車窗看見天空中飛車的來往很密集,但總體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很龐大的載貨飛艇,而另一類就是鐘林第一次見到了。
那是一個球形的飛行器,表面有一半是不透明玻璃。有銀色也有白色,看上去非常的科幻,而這些球形的飛行器也都不是很大,與在外界所能見到的飛車大抵相同,看上去也應該是這里很常見的交通工具了。
除了飛行器外,最引人注目是一些銀白色的高塔。
鐘林乘坐的飛車目前高度是1200米,所以他能很容易的判斷出這些高塔的高度至少達到了1000米。
這些高塔錯路分布,仿佛沒有規律,但稍微注意下就能察覺到每座高塔間的相隔最多10公里。
塔頂如燈塔一般,有一道湛藍色的光束將每座高塔相互連接起來,有些高塔甚至連接了數道光束,分別射向不同地點的其他高塔。
作為研究人員,鐘林顯然是判斷出了這就是能量輸送與接收技術的運用,只是在外界沒有見到過這種傳輸模式而已。之所以這里用到這種方式,鐘林猜測是因為這里的研究所太多了,各個都是耗電大戶,傳統輸運顯然無法滿足這等規模的用電需求,所以就需要嘗試使用極高能量密度的遠程輸電網。
并且所運用到的技術也更高了一個等級,至少那光束與鐘林曾在外界見過的光束無論是顏色還是感官都不太一樣。
外界的輸電光束是如同等離子狀的,很狂野;而這里看上去就像一道道激光,觀感非常的平滑,濃度與密度極高。
地面的建筑設施外形就更任性隨意了,圓形的,環狀的,不規則狀,正方形三角形,什么風格都有,不過都是銀白色的裝飾風格,顯得很簡約,也都很有科學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