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前置科技都有哪些嗎?可控核聚變這種層面的技術,需要很多技術的支撐,其中任何一個都會拖慢整體的進度,就像木桶最短的那根短板。」
「我反正覺得在216年常溫超導取得突破后,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應該在20年內研發成功。拖得這么晚…是不是因為人為的因素?因為有些人不想讓它出現,所以它才這么晚才出現?」
「又出現了!陰謀論者!」
其實是觀眾們誤會了。
問題的關鍵在于,各國拿到手的技術中,壓根沒有可控核聚變這一項。
而有實力的國家拿到的技術必然是死磕的,這會導致研發經費方面的傾斜,使得可控核聚變成為一個各國都很看重,但都不是最關注的那個項目。
要科研經費是吧?
這些年來花錢的地方有點多,賬面上就剩下這么點了,拿去自己玩吧。
因為有著太陽能板的存在,人類能源缺口其實沒那么大。直到人工智能研發成功,各國才開始琢磨著要著重解決下能源的問題。
通過幾十年的全力死磕,還是各國合作下,才最終在279年完成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發。
完全由人類自主完成的,沒有資料參考。
如果說之前的那些技術研發是開卷考,那么可控核聚變就是閉卷考試,難度還非常大,哪怕之前已經自己慢慢積累下來了一點經驗,可距離全部點亮還差著遠呢。
能在279年完成,已經是超常發揮了。
而隨著可控核聚變的研發成功,人類這才算是正在意義上的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之前那只能算慢跑,這次改成沖刺了。
于是觀眾們看見了,在279年后,人類文明幾乎是一年一個樣,藍星上大興土木,太空里巨型工程。還有太空的那些飛船的建造,那上千米的龐然大物和數不清密密麻麻的小飛船,跟下餃子似的。
觀眾們看見了全力爆發后的人類水平,那與前面兩個視頻中幾乎停滯下來的人類文明完全不同風格的發展速度。
太空采礦,火星殖民,還有那雄偉的太空電梯——超大型娛樂設施。
甚至這座太空電梯最終的尷尬局面也毫無遮掩地展現在了觀眾們面前,讓大家都知道了原來各國也玩砸了一次。
這被各國給予厚望,投入海量資源建設,可以改變世界的偉大設施,在建成后,竟然沒有用武之地?
這誰能想到。
觀眾們都樂了。
可以說,就很尷尬。
也算是得到一個教訓吧。
不過最終也還算是有了點用處,用來太空旅游。
視頻的最后幾小時,就是著重展現外星旅游,太空中那熱火朝天的大型近地軌道工業集群,還有太空采礦的場景。
那充滿科幻的場景讓這個時代還被困在星球表面的觀眾們大飽眼福。
漲了見識。
四十多個小時的視頻即將結束了。
畫面一黑,就在觀眾們以為沒了時,只見視頻的最后卻突然出現了一行字,
【你們想要加入一場試煉嗎?獎品是激活火星的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