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一個文明的滅亡
國家隊的這名觀察員同樣失敗了,他也沒能完成拯救世界的壯舉。
這并不意外。
不如說成功了反倒是意外。
因為【拯救世界】并非是一項任務,不是達到哪些條件、完成哪些工作便可以完成的。
類似于拯救世界這種事,準確說其實應該算是一項‘神話級的工程項目’——至少人類從古至今能完成這項壯舉的成功案例只存在于神話故事當中。
此乃天數,非人力而能為也。
而吳良選拔的這些觀察員,送他們穿越,美名其曰是為了‘拯救世界’,可實際上吳良自己都沒把這個當真。
這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更是不可能完成的。
畢竟吳良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通過加入變數來展現一個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簡單來說,就是試錯。
不過哪怕沒有指望過這些觀察員能真的拯救了世界,但他們穿越后的行動也給了吳良一些意外之喜。
例如國家隊的這位觀察員,就將末日拖延了數十年之久。
從本應在新歷293年就滅亡的人類文明,延緩到了新歷300多年才滅亡。
并且哪怕在系統判斷滅亡時,這個冰凍世界的藍星上依舊還有人類個體在白茫茫一片的世界里掙扎求生,數量還不少。
這一情況引起了吳良的好奇。
“你是怎么判斷一個文明是否滅亡的?”吳良詢問系統。
【叮——要判定一個智慧文明是否滅亡在這個宇宙中并沒有某個具體的、公認的、所有文明都認可的模板。但在銀河系里,要判定一個智慧文明的滅亡便可以參考天人文明設計的判定模板。】
簡單來說就是誰的拳頭大,那么誰劃定的規則便是規則唄。
【天人文明設計的文明滅亡判定條件有三點——】
【其一:喪失對于母星的控制權】
【其二:失去一個資源可提供繼續并持續發展的棲息地】
【其三:無法再組建起一個穩定、且持續發展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