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鎮上生活的百姓,日子又艱難幾分。因為商鋪都統一般,把商品的價錢又翻上了兩倍。
而那句恐怖的戲言,又一次在大街小巷傳唱開來。說書人又開始講起了清鳳嶺各種光怪陸離的恐怖怪談。
“寧翻十座山,莫從清鳳過!寧夜宿墳頭,莫入清鳳寺!”
說書人一排堂木,“咚!”的一聲響,頓時,把聽課的心給吊了起來。
“好!”觀眾席上,眾人紛紛鼓掌喝彩。這俗話說,說書人一拍堂木,就到了看客們給賞銀的時間。
三五個銅板不嫌棄少,這兩三金馃子也不嫌棄多。
意思意思,只要對方愿意給。
徒弟們便端上了銅鑼,倒翻過來不就是一個接賞錢的大盤子。在這看客群里,高舉著銅鑼,笑的一臉菊花盛開。一雙眼睛各個都亮晶晶的盯著人,那是眼巴巴渴望著眾人的打賞。
今天收到的賞銀多了,晚上的時候,師娘就會給他們加些餐。徒弟們也就能吃上一頓帶著油渣子的菜。那叫一個香,再拌上一點剁椒醬,那能多吃上兩碗米飯。
像這種剁椒、辣椒,辛辣之物,他們也不能經常吃到。畢竟干他們這一行,就跟戲子差不了多少,都得保護好嗓子。
說書人在臺上正端著一杯茶盞,小口抿著杯中的茶水,一雙半瞇著眼睛,卻在眼眶中打轉。正瞇眼觀察著幾個徒弟舉起的端盤里的賞銀多不多。
這故事一開頭,便能從周圍看客給的賞銀判斷出,眾人的喜好。給的少了,那定然是今個講的故事不受大眾所喜歡。
若是給的多了,這故事他就可以再多講個幾天。
今天開場收到的賞錢算一般,畢竟最近都在講清鳳嶺上的故事。這倒也說明了,這個故事需要再進一步了,不能再講前幾天都講過的故事。
乘著今天人多,該講講新的故事。把這股清鳳嶺的火熱炒上去一點,明天絕對是高朋滿座。
見幾個徒弟端著賞錢已經開始往回走了。說書人把手中的茶盞放下,接過一旁徒弟遞上來的毛巾,擦了擦嘴又擦了下手。
“砰!”一聲響,現場鴉雀無聲。
說書人放下了堂木,抬著彎于胸前的胳膊,在臺上轉了半圈。
又從腰間,摸著根本不存在的槍支。做了一個拔槍的動作,雙手交叉相握起,卻又同時豎起食指。仿佛此時他的雙手就是那桿子槍般!
這一亮相成功把臺下眾人的口味調動了起來。
堂木沒有敲響,這看客的規矩。看到精彩了就朝著臺上撒錢,在臺柱外圍會離觀眾席面有那么一小段空地。專門就是讓這些看客們丟賞錢的地方,小徒弟們會去彎腰拾起這些賞錢。
當然,也可以高舉著手揮舞幾下,一旁守著的徒弟們,便會上前一個人。這是有錢的大老爺們,要給大賞的意思。
一般徒弟們一拿到這種大賞金,會高聲念出來賞金多少,是某某桌某某大老爺賞賜。
那臺上的說書人,也會立刻抱拳感謝。
這時,愛聽書的朱小姐和徐璟兩個人,正坐在一張桌子旁。桌子上有茶樓上的精致點心和一壺龍井茶。
當然這費用也不低。畢竟這桌位于貴賓區域。像茶樓這種地方,中間是普通觀眾席面。觀眾席面擺上了有二十幾張小桌子,在靠近門口區域屬于站位,票價最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