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雨后,河田村又來了幾個知青。這已經不是第一批了,現在的河田村知青點有男女知青十幾人了,元初對這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挺感興趣的。
把有學識的人下放到鄉下種田,怎么想的?反正元初是想不通的,這就好像是把宗門內的內門弟子打發去種靈田,不讓認真修煉一樣不靠譜。
最后元初只能歸結為風土人情l不同,神尊理解不了也正常。
小的十五六歲,大點的十七八歲,初中高中生,不上學全下鄉插隊務農了。
這天下了響,元初去山上撿了兩只野雞回來的時候,下山的路上就碰到了兩個男知青,新來的,結伴上山,每人手上拿把鐮刀,后面背個背簍,一看就知道想干什么了。
向冬和向前是堂兄弟,初中畢業,一批的知青下鄉,兩人被分到了一塊,來到河田村。
兄弟倆以前是京市胡同里的,家里父母都有工作,真沒吃過什么苦,這一到鄉下,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
每天被老知青帶著干農活,累死累活賺不了幾個工分,村上又是憑工分分糧食。他們新來的這一批知青還是先借村上的糧食,記賬上,秋后算帳。
就這也勉強吃個半飽,兩個半大小伙子的飯量根本不夠,兄弟倆一合計,這靠山吃山,往山上走走,看能不能弄到點好東西吧!
迎頭就看到元初掂著兩只野山雞,從山上下來,兩人的眼都看直了,每天都是玉米面菜餅子,要不就是高梁面餅子,野菜糊糊,兩人那受過這樣的罪?幾天下來臉都吃綠了!
雖然兩人來時帶了幾十塊錢,十幾斤糧票,可也很難弄到糧食。要去鎮子上的糧店換糧,再回知青點自己做熟,想想知青點的一個個餓狼一樣的眼神,兩人就打哆嗦,太可怕了。
肉更是沒有!他們帶來的一斤肉票都不夠塞牙縫的。
鎮上的供銷社每天的肉類供應根本就不可能輪到他們,有票有錢都沒用,有一點也被人預定走了。
來了十幾天,嘴里已經淡出鳥來了。
倆兄弟在胡同里長大,走街串巷,掏鳥爬墻,小時候干的壞事不少。
兄弟倆一合計,走起!上山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工具備上,勇氣鼓起,在一個下響后,兄弟倆上山了,兄弟倆見到了野雞!兩只!......被一個小孩拎著!
向冬和向前簡直不敢相信,一個小孩就能捉到兩只山雞,那他們兄弟倆豈不是能捉到......四只山雞?
兩人一聲驚叫,“嗷嗷嗷嗷”的直奔山間小道沖了上去。
“傻子!兩二傻子!”元初搖搖頭,繼續拎著野雞下山。今天晚上都燉了,不夠吃他再開個小灶。現在修煉境界進階了,飯量也如預料的跟上了。雖然這些肉類沒有靈氣,但勉強可以果腹。
......
第二天去地里干活,元初又見到了那兩個二傻子,蔫巴巴的,整個骨頭都是軟的,元初無聲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