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一目了然。
玉帝自得于算計了王母,哪誠想到太上老君在后面將了他一君,金丹沒有了,丹元大會辦不成了。這個賊還要由他來處理。
玉帝很快就想通了這個關節。丹元大會辦不成了,拉攏猴王的大計劃也馬上即告破產,玉帝不“悚懼”就奇怪了!
玉帝、王母的兩個大會計劃都落了空,天界是不是還是老君牛?
大圣炒豆一樣的吃完了五個葫蘆的金丹,也就丹滿酒醒了,又一個醒悟,是從圈套里明白過味來了哩。馬上就知道了不好!鬧蟠桃大會,大圣已經參透這是玉帝給他的隱藏任務,不便宣之于口罷了,他自然不怕!偷吃金丹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馬上使個隱身法逃回花果山。
此時的大圣早就被套在圈中,再難掙脫了。
如果沒有盜吃金丹這件事,只是大鬧蟠桃大會,玉帝會象征性的做個處罰,孫悟空這顆棋子他還是要拉攏留用的。
但發生了盜取金丹一事,再想輕拿輕放都不可能了!
而太上老君背后算計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是上面說的將玉帝一軍,破壞丹元大會。二是破壞玉帝拉攏猴王的計劃,玉帝和猴王關系親密是他所不允許的。三是,老君恐怕已經由燃燈古佛處獲悉如來佛祖馬上就要對猴王出手了,當然,這個消息也肯定是燃燈古佛故意透露出來的,靈山一系的謀劃近在眼前。老君也只能搶在佛祖出手前,拉攏猴王,給孫悟空增加實力,加大孫悟空在和如來對峙時的籌碼。
試問,不論中間有什么算計,猴王在老君處偷吃了人家五葫蘆的寶貝金丹是事實,吃人家嘴軟,拿人家的手軟,這個大人情肯定是欠下了。
后面老君對猴王的照顧之處就更多了,猴子不傻,回頭想想就能想明白。
因為太上老君的這一步妙棋,猴王其實已經將這個算計的背后主使認定是玉帝了,玉帝封他做弼馬溫,算計他偷蟠桃、盜御酒、偷仙丹,犯下滔天大禍。再加上玉帝自開始時就對猴王與眾不同的態度,現在就更讓人佐證了玉帝有圖謀。
所以之后的大鬧天宮時,猴王才聲明: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
大鬧天空實在是沖著玉帝去的。
之后的玉帝其實也已經醒悟過來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太上老君在后面謀劃,更有佛教摻進來。
此時無奈的玉帝又不想和猴王進一步的決裂,所以猴王打到門前了,他也并沒有宣本事厲害的人來再次擒拿,處理方法就是只困不拿。不然的話,只會令孫悟空和玉帝一系關系更僵。
(猴王打退天丁,徑入通明殿里,靈霄殿外;被佑圣真君的佐使王靈官擋住苦戰,又調三十六員雷將,把他困在垓心,終不能相近。當時眾神把大圣攢在一處,卻不能近身,亂嚷亂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