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事干完,元初跑出兜率宮,從西天門,使個隱身法回至花果山界。
花果山上,旌旗閃灼,戈戟光輝,四健將與七十二洞妖王,在那里演習武藝。元初感嘆好勤奮的一窩妖。
元初入水簾洞天深處,將天界種種分撿了說與眾人聽,又拿些玉酒佳肴予眾妖宴飲一番。
卻說九重天上,玉帝已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等神官,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猴王處治。
李天王著眾天兵扎了營,把花果山圍得水泄不通。上下布了十八架天羅地網,先差九曜惡星出戰。
元初已知這場暄暄赫赫的大鬧天宮的大戲已經開始了。
即命獨角鬼王,領帥七十二洞妖王出陣,老孫領四健將隨后。就于洞門外列成陣勢對戰。混殺到日落西山。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怪,盡被眾天神捉拿去了,而四健將與群猴走脫,深藏在水簾洞底。
無論是元初還是猴王,哪有不知獨角鬼王故意攛掇,不安好心。七十二洞妖怪故意依附,不知是誰的兵馬,借花果山之地勤快練兵。
猴類未傷一個,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只拿了七十二洞眾妖,元初對于天兵天將的精準捕捉嘆服!
而猴王的結義兄弟一個未見來援,元初有懷疑他們也是天庭的打擊對象。這幾股妖修勢力才是十萬天兵下界拿妖的重點。
至于猴王,是個明面上的幌子。
打亂王母在下界的妖修布局,恐怕算是玉帝唯一獲利的地方了。
玉帝的意圖打掉下界妖修勢力,象征性的處罰猴王后再次招安。所以才有十萬天兵,只困不繳,不傷猴類。
玉帝好好的布局再次被觀世音菩薩的到來打亂!
觀音來了,先派惠岸行者試探,木叉敗陣而回。向觀音匯報,再次提到“更未捉他一個猴精”,此言已被各方人馬提過多次,真是生怕他人不知情。
顯然這樣的處置各方都覺得妥當。
玉帝拆開表章,求助之言,竟然是笑著道:“叵耐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敵過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求助,卻將那路神兵助之?”
言未畢,觀音合掌啟奏:“陛下寬心,貧僧舉一神,可擒這猴。”舉薦之人自然是灌江口顯圣二郎真君。
又是一個恰到好處的“言未畢”!而這次的太白金星嘴速明顯不及觀音,不然就應該是:言未畢,再次舉薦招安。
觀音真個是神通廣大,深諳玉帝的套路,直接截了話茬,并不罷休,勢必要擒拿猴王。
之后便是玉帝旨意:今特調賢甥同義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成功之后,高升重賞。
單純實在的二郎真君大喜道:“天使請回,吾當就去拔刀相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