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們行了幾日荒路,忽一日天色將晚,遠遠的望見一村人家。
捉了個過路人帶路,進了這個“高老莊”,豬八戒的大本營。
元初直等那豬頭來了,問了問取經的事,直接領了拜師就完了,誰有閑情和他比斗。問句話的事,多干一點,元初都嫌麻煩。走個過場就完了。
三人住了一晚,次日趕早上路。
有了這個呆貨,元初更輕閑了,牽馬服侍的活也甩鍋了。再收個徒弟,探路的活也甩了,就只好好享受就行了!
......
在浮屠山,元初見到了在山中修行的烏巢禪師。書中極神秘的人物。和菩提一樣,沒來處,沒去處的。
傳了唐僧《多心經》一卷,又故弄了一頓玄虛,元初也不打斷他,就看著他演,人生如戲,如來一波人尤其愛演。
觀音讓人送個馬鞍,珞珈山土地都要幻化了演上一出,演便演了,最后身份還要挑明,做好事要留名、寫日記,不是戲精是什么!
這個弄個窩巢坐著,化名烏巢,也是個戲精,傳經,點化,搞的很神秘,意圖很明顯。
元初完全不理會他,一邊置個凳子坐著,拿了蟠桃,一個個的慢慢吃著。你的嘲諷挖苦,只當看不見,隨你裝逼!笑瞇瞇的,西天取經,我知道的比你還多哩!九九八十一難都能給你背出來!
烏巢禪師見那猴子情態非同一般,再細細端詳一番,面色大變,化作金光,徑上烏巢而去。
元初吃了手上桃子,拍拍手起身,扶起小和尚,笑道:“讓人求,著人拜,多心多心?是要他依我的心?還是讓我依他的心?”
狗屁的二心,都打量著讓唐僧收伏了猴子的二心,不過是因為唐僧好掌控,猴子最叛逆,天不怕地不怕!西天取經一路上,便是磨掉猴子的心性,二心歸一心,全教化成唐僧模樣罷了!
認為西天取經的目的是取經的錯,認為是傳經的也不對,目的只有一個,磨練、收伏猴子心猿這個二心。
打量你們是想當心理醫生呢?消滅掉一個反社會人格,留下一個慈悲為懷的菩薩人格?任人宰割任人殺。不過是為了金蟬子的特殊性罷了!這么好用的靈物,不徹底掌控,天理不容啊!
元初很多時候會感覺石猴的出世是潛意識里來拯救金蟬子的,最后的結果是,本體、本相也被謀劃著搭進去了。
孫悟空的出世是失敗的。
到達西天封佛后,孫行者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唐僧道:“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
猴王已被訓化的和唐僧一般,還需要什么金箍兒?金箍兒已長在身上,心都已經被箍死了。
“斗戰勝佛”是孫悟空嗎?
真正的齊天大圣,在這一路上是真的慢慢死去了。
人們習慣稱這是成熟的表現,會夸贊他會辦事情,會羨慕他功德圓滿。
“斗戰勝佛”既生,“齊天大圣”已死,天地間少了一個英雄,少了一些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