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看直了眼,也不敢多言。待元初問那緊箍咒時,麻溜的就說了,一句也不敢多言,生怕這猴子再放把妖火,把他也焚盡了。
唐僧再想觀音菩薩來時并未提處罰猴子之事,只是約束,看來菩薩也奈何不了這猴子,禪師白死了,唐僧果斷的慫了。
“大師兄,這衣服聽說是觀音菩薩所贈,一片心意,大師兄怎的不穿?”沙僧見豬八戒也一言不發,故而出言勸道。
元初這才正視這個吃人精,笑看他道:“一片心意?你確定?”
唐僧在旁邊直打哆嗦,沙僧終于發現有點不對,也不敢說話了,只吱唔道:“師弟不知,大師兄勿怪!”
“我就說嘛,師弟又不是觀音肚里的蛔蟲,安知觀音所想。”
元初對沙僧的觀感不好,決定還是讓他多干點活。以后什么探路、化緣,能干的就多干點嘛!不能光動嘴,不動手哩!
......
這一日,元初等人來到萬壽山,五莊觀,觀里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
那觀里出一般異寶,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生長一萬年方得吃。這萬年,又只結得三十個果子。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果子的價值就可想而知了。
元初又見套路,也只是“呵呵”,三步二里,哪個不是處處下套。
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帖子,上天聽講混元道果去了。手下的四十八個徒弟,帶走了四十六個,留下兩個絕小的看家,一個喚做清風,一個喚做明月。最沒本事的留下了,看正好成熟的人參果樹。心可真大啊!
這么珍貴的東西,開園時,大眾一共才吃了兩個,還有二十八個在樹上。算準了唐僧師徒會來,就要給唐僧兩個吃,多大方!又知道猴子是個愛偷吃的,又讓防著。
什么都算的準準的,就是為了讓你們偷吃、惹事,欠人情。
鎮元地仙,雖得道,但也算高不成,低不就,四十多個弟子,守著個五莊觀,雖有長生果,但想擠身天庭,獲得天庭認可,謀個重要職位,還需踏板。
所以自佛祖盂蘭盆會得知西天取經計劃,他便已經設計好了計劃,專等唐僧師徒到來。
所以整個事件的過程中,都不見他真惱,談笑說話都是笑的。因為一切都是依照他的計劃走的,他自然高興了。
最后的結局更是皆大歡喜,你好我好哥倆好!元初只想“呵呵”!又多一個自以為是了解他的人,他們了解猴子,但不了解他。
元初四人照例入了五莊觀。他使了個法子,留下分身在唐僧身邊。
二童子摘了果子,徑至前殿奉獻道:“唐師父,我五莊觀土僻山荒,無物可奉,土儀素果二枚,權為解渴。”
唐僧見了,戰戰兢兢,遠離三尺道:“善哉,善哉!今歲倒也年豐時稔,怎么這觀里作荒吃人?這個是三朝未滿的孩童,如何與我解渴?拿走拿走!”
那兩個童兒,見千推萬阻不吃,只得拿著盤子,欲轉回本房。房間內忽然冒出來個猴子,拿了兩個果子,笑道:“小師傅既不吃,便送我吧!謝了!”
只把兩個童子氣的七竅生煙,沒有奈何。
元初把兩個人參果麻溜的在三人面前吃掉,還讓小和尚看了看果肉,“小師傅,這果子口感真不錯,你不吃可惜了。還能延年益壽,人間仙品啊!就是兩個少了點,要不我們多留幾天,等鎮元子回來再討要幾個。”
元初的話,把個小童子氣的直哆嗦,憤憤的走了。
唐僧道:“阿彌陀佛!那東西一見,我就心驚膽戰,怎么還敢吃哩!你已吃了兩個,便休再鬧,休息一晚,明日好早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