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莜把魚放好然后拿了一張帕子進了灶房:“你們兩個把腳擦干搭在小凳子上吧,鞋子放灶門口烘著,干得快。”
待劉姍姍把帕子接過,她又洗了姜和紅糖一起熬煮了姜湯。
溫母從顧家回來,便見到井邊被命運宰割的三條大魚,頓時驚得瞪大了眼睛。
莜莜這孩子不是去找姍姍她們了嗎,這魚又是咋弄回來的?
她聽到灶房有說笑聲便進了灶房,見顧清莜在煮姜湯和大灶門口烤腳的劉姍姍和王慧有說有笑,她不僅笑問:“你們三個丫頭這是去河里抓魚了?”
往日家里要是吃魚便會讓祈哥兒和叢之他們去河里抓,哪里用得著她們動手。
真看不出來呀,這三個丫頭還有這能耐。
劉姍姍笑嘻嘻的道:“嬸子,我們三人去河邊說話,閑得無聊便下河抓魚蝦去了。你瞅瞅,這蝦新鮮不?”
她拿起旁邊的蘆葦簍子,讓溫母能看見里頭活蹦亂跳的河蝦。
溫母見著簍中那些小蝦,掩嘴笑了:“新鮮新鮮,晚上正好煮鮮蝦湯喝。”
她話一出,劉姍姍和王慧眼睛一亮,像極了兩只小饞貓,讓她和顧清莜看了笑得不行。
喝過姜湯待身上寒意去了,顧清莜三人便開始準備烤魚了。
顧清莜拿著砧板來到古井邊,開始刮魚鱗。
前世時為了能處理好一只魚,她特意在舅姥姥的魚攤跟著他學過,所以處理魚鱗自是不在話下。
劉姍姍和王慧則是在一旁洗姜蔥蒜和晚上做菜需要的輔料,溫母便在灶房里燒柴火。
顧家這邊,顧父和顧伯兩人在院子里擺了三張小方桌和凳子,供溫曉曉姐弟和顧逸凡坐。
顧逸凡便是狗子,因為上了戶帖改了名字,以后他便姓顧名逸凡,是顧家正式一員了。
不過認親宴還未舉行,得在三日后。
此時,姐弟三人正坐在凳子上,手中拿著炭筆,在桌子上面擺著的草紙上寫著什么。
因為顧清莜覺得不管以后三個孩子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能識文讀書無論去哪都能走得開,至少不能讓孩子們是個文盲呀是吧。
而且如果家中以后想做生意賺錢,孩子們能識字讀書對此也有益處,但總歸習文識字是對他們好。
所以,從昨日開始,識一點字的顧父便領著顧伯開始教孩子們讀書識字,當然是從教他們認識自己的名字開始。
顧父走到溫子君旁邊,盯著草紙上面用炭筆寫成的溫子君三個字,目光一瞪:“子君呀,你這是寫你的姓名還是畫蝌蚪呢?”
瞧那歪曲扭八的線條,嘖嘖嘖,乍一看就像是游在草紙上面的小蝌蚪。
溫子君聞言不好意思的抬頭看向顧父,扯唇委屈的道:“不是。”
他的意思是說紙上的不是蝌蚪而是他的名字,只是當他低頭仔細一看,然后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尷尬的咧嘴笑了。
溫曉曉探頭去看,不禁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弟弟,你的字也太丑了吧。”
她笑完又往右邊的顧逸凡桌上一看,頓時瞪大了眼。
她是不是看花眼了,狗子的字怎么寫得比她和弟弟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