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呢?
半個月就后悔的要死。
可是沒辦法,他們是簽的合同,而且就算是去打官司,那句話也是有法律效力的。
隨后,沈蔓竹和沈玉書被連著三天請去特區辦公室里做客。
不請也沒辦法,沈蔓竹的汽車公司正好在規劃區內,要是按照正常賠償來收購的話,那資金可是不小的一筆。
讓人家搬遷,沈蔓竹也不是不同意,條件就是要找到和現在這片區域相似的地方,把設備等東西搬過去就可以正常使用。
只這一條,就把辦公室的人愁的頭大了好幾圈。
不說收購價,就是這些汽車公司的東西就不是那么容易計算的。
不算還好,一算,好嘛,數百億的物資。
要說折算廢舊物品也說不出口,這家汽車公司從開業到現在也不到一年的時間,人家這些設備看著就特新,可是給全額價,他們也給不起。
“是這樣的,這邊對您的汽車公司按特事上報的,上面給的回復是希望您就留在區域里繼續做您的公司,不過外圍的倉庫需要按拆遷給您安排,您看可以嗎?”要說老大難也就這一家了。
其他商戶的基本上都是租來的,房東只需要補償一部分就可以把房子收回來,然后去辦理拆遷事項了。
沈蔓竹的不同。
這些房子是她買來的,東西是她買來的,公司都是她自己的。
產權明確,東西明確,又特貴。
沈蔓竹想了想道:“我不是難為你們,想請問下,那是根據以前的政策走,還是根據現有的,尤其是稅這一塊?如果是按以前的,我考慮著可以把公司搬去別的特區,雖然麻煩點,這邊可以得到一些房子,那邊還能免稅,您認為這樣的處置你們滿意嗎?”
現有的政策可是太寬松了,有一條就是三年內免稅。
那位溝通人員馬上卡殼了。
這是他馬上要說的第二條,他們開會的意思自然是按照以前的政策走,收稅還能多一些。
畢竟她這個公司也是之前就有的,按照這個情況來也能說得過去。
“這個……還需要再溝通!”不止是他們這些辦事人員清楚,商戶比他們更精通。
能省錢的地方誰誰都能算的清。
沈蔓竹很不好意思的道:“知道你們挺忙的,這么麻煩你也挺不好的,您看要多久能夠安排徹底,給我一個消息,我好趕緊聯系其他的特區,除了距離遠了點,倒也不是問題!”
那位苦笑著:“沈經理,不用這么急的,我們會盡快幫您協調!”
要是把這汽車公司給趕走了,這才是大失誤。
拆遷這一塊的目的就是為了招商引資。
他們要是因為這個而把原本的商戶趕走了,那他也距離滾出這個問題不遠了。
沈蔓竹回去等通知了。
這邊辦公室里的人馬上就把事情上報了。
上報之后,上面也派人去核實,核實的結果確實屬實,而且除了那兩個多出來的倉庫,其他的都是在政策下達半年前人家就已經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