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知道,顧明澤是今年剛結的婚,不可能這么快有孩子。
誰會想到,一到初二,竟然一下子來了這么多孩子。
還一個個的抱著那么多的玩具,把自己家里的孩子給饞的嗷嗷哭。
更氣人的是有很多都是沒有見過的。
“這是我姑公司里的,不對外,年后才會開始賣,你們啊,有錢也買不到!”
“你們的錢不多吧?”
有孩子不樂意了,馬上爭辯:“多,我們壓歲錢很多,你們才沒有吧?”
“不多吧,你們有多少?”
“反正比你們多!”
“那比比?”
“比就比!”
從玩具一下說到壓歲錢,然后沈家的孩子們就掏著自己的小口袋,從口袋里扯出一個個的小荷包,這是沈蔓竹提議的。
孩子們的壓歲錢就放在身上,不過是統一放在小荷包里的。
布是用的孩子們喜歡的顏色自己選的,所以這樣的小荷包孩子們也非常喜歡戴。
至于壓歲錢,那當然是放在荷包里了。
反正以后才收到手里,大過年的也沒有地方花錢去。
沈家的小家伙們已經習慣了,所以很大方的就把荷包拿了出來,然后露出了里面的錢。
“我九十!”
“我也九十!”
“我一百!”
“她最小,姑就多給了十塊,以前我最小的時候也有!”
“我也有!”
沈家的孩子們除了最小的那個是一百塊的壓歲錢,其他的都是九十。
反觀大院的孩子,就有些傻眼了。
“三塊!”
“一塊!”
“……五,五毛!”
“……一,一毛!”
……
幾分的那些孩子,把硬幣捂在口袋里愣是拿不出來了。
小孩子們的壓歲錢在他們的印象里不會超過雙位數的,可是現在怎么回事?
這些鄉下的土包子怎么這么多?
那花花綠綠的鈔票,他們也是認識的。
沒有壓歲錢的孩子不是真孩子。
作為真孩子,他們也是認識鈔票的面值的。
“你們壓歲錢真少,難怪都長不高,我姑說了,只有放在荷包里才能壓歲,長高長的帥,你們,嘖嘖嘖!”小家伙把沈蔓竹的語氣學了個六分像。
大院里的或者是來大院拜年的孩子們本來就想哭。
現在聽到這些更是急了眼了。
壓歲錢不如人家多,最高的也不如人家長的高,玩具不如人家的好玩,關鍵氣人還不如人家。
哪哪都被比下來了。
大院的孩子們不樂意了。
嗷嗷嗷的回自己家去了。
“得,回去吧,下午還得去你干姥姥那邊,到時候要多說好聽的話,知道不?”顧爺爺很開心的道。